历史地理知识|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古代王安石是什么人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 , 字介甫 , 号中山 , 北宋抚州临川 (今江西省临川县 )人 。 生於宋真宗元禧五年 。 十一月十二年 , 卒於宗元佑元年四月 , 享年六十六岁 。 王安石受到父亲的影响很深远 , 其父益出任福建省建安的主簿 (文书簿籍的主管 ) , 因不忍对贫困的百姓催缴税赋而博得诸多百姓的感激和爱戴;其后任临江军判官时 , 也经常站在庶民的立场 , 去揭发上司与当地豪族的不正常勾结 , 其清廉傲骨的精神深植王安石心中 , 为日后王安石的行事准则和态度 。

仁宗庆历二年(1042) , 王安石考中进士 , 时年二十二岁 。 不久他被任命为郑县(浙江省宁波) 的县知事 , 这是他首次任官吏 , 担负起行政工作 。 在他四年的任内 , 他将平时积存脑海里的政治理念逐步实行 , 并有不错的成效 。 其一是水利灌溉事业的成功 , 另一项是尝试推行其后政争中最受争议的青苗法 。 熙宁二年 , 二十二岁的神宗不顾众臣反对 , 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 次年更提拔为宰相 , 断然实行新法 。 王安石后来因在官场与吕惠卿不和 , 主动提出辞官返乡 。 晚年归隐於江宁府钟山 , (今南京市东方的紫金山) , 於六十六岁那年病卒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宋朝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 小字獾郎 , 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 父益 , 字损之 , 曾为临江军判官 ,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 安石少好读书 , 记忆力强 , 受到较好的教育 。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 ,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 , 诏安石知江宁府 , 旋召为翰林学士 。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 , 从熙宁三年起 ,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推行新法 。 熙宁九年罢相后 , 隐居 , 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 谥文 。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 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宋神宗时宰相 。 创新法 , 改革旧政 , 世称王荆公 。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 , 词作不多 , 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 , 境界醒豁 。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 好(0)不好(0) 相关问题 诗人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 晚号半山 , 小字獾郎 , 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 世称临川先生 。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 ,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死后谥号“文” 。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 父益 , 字损之 , 曾为临江军判官 ,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 安石少好读书 , 记忆力强 , 受到较好的教育 。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 ,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 , 诏安石知江宁府 , 旋召为翰林学士 。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 , 从熙宁三年起 ,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推行新法 。 熙宁九年罢相后 , 隐居 , 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 谥文 。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 宋神宗时宰相 。 创新法 , 改革旧政 , 世称王荆公 。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 , 词作不多 , 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 , 境界醒豁 。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