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说到气,人们很容易想到呼吸之气与呼吸,因此有人将气功译为Breathing Exercise——呼吸操,这是不正确的 。 尽管呼吸在许多气功门派中占重要地位,气功之气和呼吸之气却是两码事 。 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气功的理论高度来谈气,至少有以下内容:
气功的由来
(一)大自然的气 。 它是构成宇宙和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 。 它无形无象,常人看不见、摸不着,充斥在整个宇宙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直称为气或元,也可称元气、道气、大极、太一……古人认为无形无象的气是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的本源,换言之,变化万千的繁杂事物,都是气的变相表现 。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 但气功一词却是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 , 意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 , 在体内引起的变化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 。 不难看出气功二字的含义中 , 虽有炼气与修德的内容 , 但它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 。
自此以后 , 气功逐渐宗教化 , 气功一词也未在各派气功中发生影响 。 直至明、清时代 , 宗教渐趋衰微 , 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 , 形成了武术气功 , 对后世武术气功影响甚巨的《易筋经》 , 就反复强调了气;
道家的武当派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 。 前者擅长硬功 , 如“金钟罩”、“铁布衫”等 , 后者重体内之“神、意、气” 。
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中有专章曰《气功阐微》 , 明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 , 一练气” , 并有详明的练法 。 气功一词渐渐显赫于世 。
气功一词的广泛应用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是在本世纪50年代 。 1953年 , 刘贵珍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 , 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 , 把该功法定名为“气功疗法” 。
而后在唐山筹建了唐山疗养所 , 稍后在北戴河创建了气功疗养院 , 并撰著了《气功疗法实践》与《内养功》两本书 。
刘贵珍倡导的气功疗法 , 已不是单一功法 , 而是包括了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行步功四种 。 气功一词的内涵 , 刘贵珍先生认为是“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 。
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 , 气功事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 不仅广泛地大规模地应用于医疗疾病 , 而且做了很多科学实验一一尤其是外气治病试验 。
于是气功一词不仅是养生、治病、健身的锻炼方法的代名词 , 而且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了 。 尤其是中华气功研究会与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成立 , 把气功推上了科学的宝座一一成了气功科学 , 它与原来的含义大不相同了 。
【气功的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