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特点( 二 )


4-2-13 楚 王子申盏盂
4-2-14 西周 楚公钟
《公孙壶》(图4-2-15),齐,刻制的线条貌似率意而准确挺拔,结构匀称、舒展,清劲灵动 。
4-2-15 齐
《栾书缶》(图4-2-16),晋,铭文错金镶嵌,精美华丽 。 压缩部分平行笔画,造成内部空间强烈的对比,这种调整空间节奏的方法,成为后世篆书中一个常用的手法 。
4-2-16 晋 栾书缶
《曾姬无壶》(图4-2-17),曾,各字处理成大小接近的长方形,使作品有了一种整齐的感觉,后来的小篆与此关系密切 。
4-2-17 曾
《鄂君启节》(图4-2-18),楚,此为楚怀王时发给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形似剖开的竹片 。 错金铭文中的精品 。
4-2-18 楚 鄂君启节
《中山王方壶》(图4-2-19),中山,结构修长,笔画亦细劲飘逸,风格鲜明,富有装饰意味 。
4-2-19 中山
从商代至战国,是中国书法史上铸造文字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刻制文字的第一阶段 。 它奠定了书法中一些极为重要的东西:特殊线条的审美趣味、神秘感、内部空间的均匀分布原则、根据结构的繁复程度而处理外形的原则、行间与字间空间的灵活处置等 。
这一时期文字的结构没有严格的规定,这不论给当时的书写者还是给今天的临习者,都带来了自由 。 后人临写时,长短、歪斜、方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而不至于影响作品的完整性 。 这是早期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 它给利用古文字的书法家以他种字体所没有的方便 。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 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

金文的特点

文章插图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 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 。
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 。 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
金文之全盛时期为周,周以平王东迁分为西周及东周──西周趋于端整雄浑,造成金文之黄金时代;东周因列国割据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别介绍之 。
1、商朝金文
纵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 。 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 。 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简略,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 。 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
2、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 。
3、东周金文
自平王东迁以降,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只为王公大臣之事,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 。 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
4、秦汉金文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 。 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 。
【金文的特点】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