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青蛙“和谐”齐走致富路

最近笔者来到位于江西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安下村的青蛙泥鳅混养基地,放眼望去,面前的10多亩地,全被透明而纤细的白纱网罩隔成 一个个小方块,四周是集中连片的稻田与荷塘,地垄整齐、沟渠畅通、井然有序 。 白纱帐里,草青、水绿,蛙鸣声声 。

稻田泥鳅青蛙“和谐”齐走致富路

文章插图

“每一格养殖池都随宽度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形状,中间凹陷部分储有浅水 。 现在是白天,它们都躲在浅水下面 。 ”养殖户李满生一边 介绍,一边小心地揭开纱帐,跳进养殖池 。 动作虽然轻柔,但依然惊扰了池中正在休息的小东西 。 几十只青蛙如炸了锅般地四处乱窜,有 些躲进旁边的草丛里,有些窜上了池底两边的“高地” 。 “这一格主要是青蛙,旁边几格以泥鳅为主 。 我这儿的水稻、泥鳅和青蛙‘生活 ’在一起,全都是原生态的,比单种水稻的收入翻几番 。 我就是靠它们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李满生一脸自豪地说 。
水产养殖费尽周折 穷则思变
李满生今年47岁,小时候因家境贫困,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务农 。 90年代末,为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开始尝试养殖“四大家鱼” ,一开始还略有盈利,但随着养殖户一年年激增、高产优质的水库鱼又大量上市,家鱼价格一路走低,在供需严重不均衡的市场中,李满 生这样的养殖小户简直不堪一击 。 到了2010年,由于鱼塘的水质和病虫难以控制,李满生的家鱼养殖遭受了重大亏损,还为此欠下不少债 务 。 一家四口,夫妻俩全指着这几口鱼塘维持生计,还要供一双儿女上学,生活本就拮据,加上养鱼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 。
2013年李满生被确定为安下村的黄卡贫困户 。 顶着贫困户的帽子,自觉身强力壮的李满生心里极不舒服,但没学历、没资金的他一时也 找不到好的致富路子 。
穷则思变 。 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李满生从银行贷款3万元,开始了再创业之路 。 这一次,一个新的水产品种吸引了他的目光——泥鳅 。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养泥鳅投资少、周期短,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利润差不多是养鱼的三四倍,收益相当可观 。
发展泥鳅养殖离不开田地,考虑到泥鳅是杂食性动物,而安下村稻田比较肥沃,水中浮游的生物众多,养殖泥鳅更有优势,于是李满生改造了以前的稻田,开挖了十多亩泥鳅养殖专用池塘 。 2013年秋季,李满生共投入2.8万元,购买50万只泥鳅幼苗投入了池塘 。 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池里的泥鳅终于在第二年见了成效,价格卖到了每斤13元,近两万元的利润让李满生尝到了甜头 。
稻田泥鳅青蛙“和谐”齐走致富路

文章插图

吃苦耐劳钻研技术 奔上“钱”途
因为有前车之鉴,李满生知道,单一养殖产品比较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不是长久之计 。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了解到,养殖青蛙每亩的利润能达到上万元,而野生青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允许捕食,在遂川当地餐饮市场上,青蛙的供应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销路基本不成问题 。 看中商机的李满生萌生了“青蛙和泥鳅一块养”的想法 。
为了养好青蛙,李满生开始悉心钻研相关养殖技术 。 平时他就喜欢看一些农业节目,又买了些专门介绍青蛙养殖的书籍资料,同时向有过相关养殖经验的村民讨教,经过多方求经、铺路借鉴, 2016年三月,李满生开始小规模的实践,在两亩泥鳅池中投入5万尾蝌蚪和幼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