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

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 。 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 。 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 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 常食用,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缓中老年的机体衰老,防癌抗癌,是体弱多病者的强身食品 。

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

文章插图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 养殖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并且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一、生物学特性
黑斑蛙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 。 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 。 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 。 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 。 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 。 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
二、生活习性
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 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捕食,能吞食飞 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 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5月是产卵高峰期 。
卵期孵化较为短暂,一般只需4~12天,就能看到蝌蚪从卵的保护膜内钻出来,完成孵化,进入蝌蚪期 。
而蝌蚪期,可以说是黑斑蛙“变形记”的重要准备时期,大约50天后,蝌蚪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 。
步入变态期,蝌蚪将经历为期28天左右的神奇历程:首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在此过程中,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肺部逐渐发育完好 、鳃的功能退化直至完全用肺部呼吸,此时,说明变态完成 。
从幼蛙期开始,通常经过90~120天生长发育,成为成蛙 。
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

文章插图

三、 黑斑蛙人工养殖
1、蛙池的建设
【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场地选择首先,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pH值在8以下、排灌方便、空气新鲜、安静不喧闹的山地或低洼田地 。 一般要寻找水质无污染的地下 水或者山泉水为好 。 平原地区蛙池的建造如下图所示:
蛙池外围绕着1.2米高的尼龙围网,这样既可防止黑斑蛙逃走,也可保护它们免受蛇、老鼠、黄鼠狼等天敌的迫害;要注意的是,为了将围网 牢牢固定住,需要每隔2~3米打一等高的桩,并且,将围网下部缝上黑色塑料布,埋入土中0.2米深,围网上端要做成T字型,防止青蛙外逃 。 整 个养殖场要用围网架起网棚,防止鸟类等天敌捕抓青蛙 。
食台内侧,开有水沟,同样环绕四周,沟深70厘米,顶部宽1~1.2米,上部留有斜坡,坡度30度左右,方便黑斑蛙爬行,沟里可以放养泥鳅 ,它们爱吃黑斑蛙的残食和粪便,不用额外投喂,就能有收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