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收获季 早稻进入收获季 金色的江门 美得像幅画


收获季节,
稻谷飘香。


趁着晴好天气,
江门的农民开始陆续收获成熟的水稻。
一片片稻田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
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奔跑,
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在全球抗疫的特殊年景,确保粮食丰收,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守牢全面小康阵地,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此,我市全力动员组织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让农民种植水稻从体力活变成轻松活、致富活。同时注重直播技术、海水稻培育等新兴农业技术研发、应用,为农业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和内在潜力。


据了解,江门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25.6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多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68万亩新增任务。目前早稻已进入收割大忙阶段,据预计,今年全市早稻亩产将超357公斤,总产量将超44.8万吨。截至7月10日,全市早稻收割已逾8成,面积超过100万亩。
丰收的喜悦溢满了田野
迎收田园千重浪,稻穗香飘农家忙。台山市都斛镇东坑村大耕户陈盛强今年种植早稻430多亩,早在6月中旬,他便开始忙乎夏收。在收割现场,采访人员看到收割的稻谷并没有完全熟透,对此,陈盛强给出专业回答:“这个品种是金香油粘,七八成熟就要收割,过晚的话,稻穗前端熟透的稻粒会自然脱落,遇上雨水多还会变黑、发芽,影响稻谷质量。”


如今谈起种植水稻头头是道的陈盛强,从前是一名军人。2003年退伍后,他看到愿意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便选择回到家乡,立志在农村闯出新天地。17年来,陈盛强扎根农村,耕耘在田野上。早几年,他的水稻耕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面积也越来越大,成为当地有名的大耕户。
尽管今年有疫情,陈生强的水稻收成达到新高。“与往年早稻相比,今年的亩产量高。高产550公斤,低产450公斤,平均450公斤以上。我对这次收获非常满意。”看到装满大米的谷物,陈生强的脸上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距离东坑村五六公里外的下莘村内,今年20岁出头的“粮二代”李锐锋正有条不紊地指挥数台收割机联合作业。伴随阵阵轰鸣声,收割机驶过之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1亩水稻仅15分钟左右就被分离成稻谷、稻草。黄澄澄的稻谷随后依次被装入一旁的运输车中。

毕宋杰
不一会儿,满载稻谷的运输车驶向台山市都斛镇莘村联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稻谷在这里堆砌成山,运粮提升机、烘干机加紧作业。在这里,采访人员看到了李锐锋的父亲李胜业,他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也是该合作社的社长。在现场,采购商的工作人员忙而有序地将烘干好的稻谷密封打包,装载上车。据介绍,每天装车多达10几次,总量大约50吨。
“今年天气不错,没有台风,雨水正常,病虫害也很少,打头期间天气也不错。总体收成很好,平均亩产增加了50公斤左右。”李喜上眉梢。他一共种了730亩早稻。粗略计算,他的净利润约为20万元。
农业机械成“主力军”
从“收获在望”到“收获在手”,夏粮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助力。台山市赤溪镇崇金村委会的大农户钟,今年种了500多亩早稻。他发起成立了香农专业合作社,成员近30人,水稻种植面积133公顷,拥有插秧机、收割机、平整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一站式生产。


在当地助农服务综合平台的帮助下,钟亦平等人还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平台通过无人机完成病虫害治理、除草等田间管理,专业人员也不定期上门调查,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电话联系上门服务。比起以前轻松了不少,很方便。”钟亦平直言,通过这种方式,速度快、效率高、省人工,而且科学管理对产量也有所提升,农户还能享受到减免1/3费用的优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