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秩 救助管理秩序有序恢复中的暖心画面( 二 )


责任不减 服务不停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各地人员流动相继增加。为保障无生活来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健康安全,甘肃省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警惕、责任不放松、服务不停歇,在特殊时期为城市弱势群体打开“温度和热度”之门,助力守护“城市安全线”。
救助对象流动强、防护弱,救助服务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常规救助方式、流程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复工复产阶段救助管理新情况,把关口前移、防早控小,及时防范化解各种外来救助风险、不稳定因素。该站严格把好“入口关”,开展一戴口罩、二测体温、三查行动轨迹的“三步走”工作法,继续设立临时观察室、发热隔离室,强化院内卫生消毒、加强防护宣教、做好医用物品储备等工作,从而确保救助管理服务24小时在线,且服务质量有保障。
救助管理服务“永不关闭”,寻亲服务不停止。此前,四川流浪乞讨人员王来到车站接受救助。进入车站时,王衣衫褴褛,语无伦次,疑似患有精神障碍。为了尽快核实他的身份信息,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与他交朋友,并对他进行了情绪疏导。工作人员的热情让王非常感动。最后,用王的话说,工作人员成功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并帮助他们联系了家人。受疫情影响,帮助寻找亲人的难度也增加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在寻找亲人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失败,但只要有线索,还是会努力对接、核对、筛选、确认。
对于救助管理服务而言,受助人员的基本物质生活要保障,心理健康同样也需要关注。兰州市救助管理站除了保障受助人员饮食、住宿、衣着等基本需求,还注意到少数滞留受助人员因为生活受挫、不了解疫情发展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慌、急躁情绪。为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工作人员通过“一对一”服务,密切配合专业社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工作人员还充当了宣传员的角色,通过读报、宣讲等形式让受助人员及时了解疫情防护知识、最新资讯,鼓励他们直面疫情。此外,为丰富受助人员的业余生活,工作人员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参与活动的意愿的基础上,开展羽毛球、听音乐、唱歌等文体活动,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疫情。
他在视频的另一端告诉他的亲戚,他要回去了
“我都八十了,孙儿啊,你走了4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你以后可别乱跑了。”
3月27日,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村,白发苍苍的奶奶拉着走失的孙子赵虎,满脸泪水。在这四年里,老人每天在家数手指,希望能回家,却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
4年前,在陕西渭南,26岁的赵虎跟随父亲打工时不慎走失。4年后,当他一路辗转流落到河南南阳时,被好心人发现并报警,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救助。经多方查找,工作人员终于联系上他的家人。
3月27日上午9点,赵虎知道他要回家了,但他仍然非常兴奋。南阳市救援管理站副站长刘亚和第一救援部部长段中原为赵虎穿上新衣。上车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赵虎与家人进行了视频通话。在视频中,看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让赵虎兴奋不已,并在视频的最后不断告诉弟弟,他要回去了。
当天下午4时,车子到达赵虎所在的村子,还没进村,就看到他的家人已经站在路旁,等候离家多日的游子回家。赵虎一下车,闻讯而来的乡亲们都自发地鼓起掌来,家人也拿出了一长挂火红的鞭炮,庆祝这个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奶奶一看到赵虎,就上前抱住了他,眼泪开始流了出来。看到儿子平安无事,赵虎父亲的眼睛变红了。失去儿子一直是这个陕西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2016年2月,父子俩在渭南打工,儿子赵虎突然失踪。为了寻找儿子,赵虎的父亲报了警,找了当地的救助站,登上报纸和电视寻找你,走遍了陕西几乎每一个城市,但都没有结果。与此同时,我也收到了我儿子赵虎被怀疑的消息,但每次我带着希望匆忙去辨认他时,我都很失望。直到3月10日,南洋救助站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核实赵虎的信息无误后,家人才在这一刻团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