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卫星 3、2、1 发射 今天 讲讲风云卫星“上天”的故事( 三 )




其第三级的推进剂贮箱
防冻、防渗、防潮、隔热
发动机则能进行二次点火
让卫星再次加速
进入过渡轨道
进一步的改进诞生了
长征三号甲
我们的卫星将首次
送入前往月球的必经之路
月球转移轨道
从此在中国航天史上
开启了嫦娥时代


同时
仍使用传统常温推进剂的
另一套升级方案
也在同步进行
这是
长征四号系列
它们是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主要力量


这是另一种特殊的轨道
其轨道平面可绕地轴旋转
并且自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一致
因此每当卫星经过同一地点上空时
始终保持相同的日照条件
极其适合气象、地面观测
但是这个轨道的倾斜度
往往超过90°
需要火箭提供很大的推力
用于改变飞行方向


所以当1988年9月7日,
长征四号甲载着第一颗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成功进入高约900公里、倾角99°的
当太阳处于同步轨道时
便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中国依赖国外气象卫星数据的时代
也正式宣告终结


此时此刻
我国中型运载火箭的
低地球轨道载荷
已达到约
6吨
然而
为了将来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载荷需求至少将有近8吨
但此时,单核火箭的起飞推力
几乎是加无可加
我该怎么办?


答案是
横向捆绑
例如
以长征二号丙为基础
纵向较长
以增加推进剂储量
在横向上
则“捆绑”4个较小的火箭
每个高15.3米,直径2.25米
是为“助推器”
起飞时
4个中间芯级发动机
四个增压发动机
共8个发动机共同点火
场面壮观


这是
最早登场的捆绑式火箭
长征二捆
其起飞推力可达到长征二号丙的2倍
低地球轨道载荷达到大约
9.5吨
从一开始到第一次发射,它一直在发展
仅仅只用了18个月


不过
真正意识到
中国载人航天梦想的
这是众所周知的
长征二号F


它的形状非常独特
相比长征二号捆
在整流罩的顶部
增加了一顶尖尖的“帽子”
人们称之为“逃生塔”


这是一个安全保障装置
从出发前15分钟开始
至起飞后的120秒内
一旦火箭发生事故,
逃逸发动机便可立即点火
带有航天器的轨道舱和返回舱
迅速与箭体分离
帮助宇航员脱离危险
堪称是一座“生命之塔”


包括逃生塔的救生系统
加上主控制系统的备份
和自动故障检测系统
三管齐下
确保长征二号F的设计可靠性
从长征二号捆的0.91
增长到0.97
而它也不负众望
2003年10月15日
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也可安全喂食/
令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
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在服役的21年里
长征二号F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战役
从神舟1号-11号
去天宫一号-二号
共计发射
五艘无人飞船和六艘载人飞船
以及2次空间实验室
它仍然保持100%的发射成功率
是名副其实的
《上帝之箭》

长征二号系列
均为两级火箭
如果在长征三号甲的基础上,
加长、捆绑
可以形成三级捆绑式火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