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 仁宗这个庙号赵祯实至名归( 二 )


最广为人知的,是宋仁宗对官员以及文人的宽容。史料记载,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时,年轻又血气方刚的读书人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皇上在宫中拥有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只知莺歌燕舞、纸醉金迷。既不关心民生疾苦,也不与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反对录取苏辙。宋仁宗则说:“设立科举考试,原本就是要选取忠贞敢言之士。苏辙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苏轼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赵祯去世时,据《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其他的“仁宗”有点名不副实
除了赵祯这位实至名归获得“仁宗”庙号的皇帝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几位皇帝也享有“仁宗”的庙号。如果不算西夏和辽,仅统计中国大一统时代中的皇帝,除了宋仁宗之外,还有另外3位皇帝庙号为“仁宗”。不过对于这3位皇帝是否无愧于这个庙号,在史学界还是有一定争议的话题。

仁宗皇帝 仁宗这个庙号赵祯实至名归


文章图片

元仁宗是元朝的第4位皇帝,在位9年的时间。他早年随太常少卿学习儒家典籍,即位后大力进行改革,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为汉族士子入仕提供了一条正常的道路。科举恢复之后他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使元朝得到复兴。元仁宗在位期间还重新编制了新法典,大大缓和了元朝法制混乱的问题,而且新法典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蒙古诸王的权力。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4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为人沉静端重、好读书,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期间,以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其间他以万人抵御了南军李景隆五十万兵马的围攻,确保了朱棣军后方的稳定。明仁宗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注重社会发展和与民休息。他赦免了许多建文帝时期的旧臣,平反了很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也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后世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遗憾的是朱高炽仅在位10个月就因病去世。
如果说元仁宗和明仁宗在位期间确实为国家的发展稳定作出了一定贡献,勉强可以享用“仁宗”庙号的话,那么清朝皇帝嘉庆享用“仁宗”的庙号就让后人不太信服了。嘉庆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他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即位初期没有实权,直至乾隆去世后才真正掌权。嘉庆一生最为人知的一件事情就是惩治权臣和珅。亲政5天后,他逮捕了乾隆朝的权臣和珅,并抄没其家产,肃清了吏治。嘉庆也曾励精图治,可惜没有太多能为人称道之处。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贪污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其间又发生了很多农民起义,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流入中国。在嘉庆皇帝统治期间,清朝一直走下坡路,是由盛转衰的时期。
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清朝时期人们在拟定皇帝的庙号时并不像前朝那么严苛和谨慎,多少带有恭维皇帝的意味。不管怎样,嘉庆享用“仁宗”的庙号并不太让人诚服,而宋仁宗则是堪称最具有“仁心”的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