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败它,先要了解它( 二 )


HIV具有快速复制产生变异能力 , 在人体内平均周期只有2天就更换为新生病毒 , 这使得不规范治疗容易出现耐药性 。
艾滋病期是感染后病程的最终阶段 , CD4免疫细胞明显减少 , 体内病毒明显升高 , 出现各种严重感染、肿瘤 。
截至2020年 , 全球存活的HIV感染者大约3700万 , 累计死亡超过3000多万 。
为什么说艾滋病可防可控
面对艾滋病 , 人类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 , 研究人员达成共识:艾滋病可防可控 。策略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早检早治” 。
检测存在窗口期 , 即从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HIV的核酸、抗原或抗体需要一段时期 。“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抗体或病毒 , 但同样具有传染性 。不同检测方法的窗口期长度不同 。最常用的是抗体检测 , 其窗口期在4~12周 。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 , 可有效缩短窗口期至感染后1周左右 。
一般情况下 , 如果上次高危行为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 , 也没有检测到抗体 , 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
20世纪90年代中期 , 科学家创造了俗称“鸡尾酒疗法”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就是由作用于病毒不同复制阶段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 。自1996年使用以来 , 大幅降低了艾滋病的病亡率 。
研究证实 , 实施规范抗病毒治疗后的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 不但自身免疫力增强 , 而且对外传播的概率明显下降 。
我国关于抗病毒治疗时机的调整历程 , 从CD4细胞≤200个到≤350个再到>350个开始治疗 , 最后到对所有HIV感染者均建议尽早抗病毒治疗 。越早开始治疗 , 越有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防治艾滋病 , 我们能做什么
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社会疫苗” 。按照知识、动机和行为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 , 只有掌握了预防知识、意识到风险 , 才可能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 , 所以国家引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
综合干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例如 , 在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情况下 , 坚持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 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在暴露于高危行为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 。
“应检尽检”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措施 。感染病毒之后 , 通常有一个长达8~10年的临床潜伏期 , 在发病期之前 , 看不出来是否感染了 , 检测是唯一判断方法 。建议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的人等 , 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
“治疗即预防”是重要防控策略之一 , 对于所有感染者都建议早治疗 。我国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 。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艾滋病 , 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 延缓发病 , 延长生命 , 减少传播 。
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病毒传给婴儿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社会效益好 , 国家一直致力于让“零艾滋”的目标首先在孩子身上实现 。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徐鹏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陈清峰
策划:谭嘉
编辑:刘洋
来源:健康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