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介绍 木心:应该把卡夫卡介绍给林黛玉( 二 )


《审判》有自己的风格。主角的名字K是作者的第一人称字母。细节很真实,色调很暗。站在读者的立场,我们可以解读为“真理遥不可及”。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是牧师。他说:“真理是存在的,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有很多障碍,但我们不能贸然穿越,所以找不到真理。”
这种悲观论调,从宗教开始,上升到哲学,又回到宗教。世界上聪明人的痛苦在于,他很清楚真相,但他却得不到。傻瓜没有痛苦也是快乐的。他们不需要真相,所以不会失望。大多数人类既不聪明也不愚蠢,突然觉得有真理,突然觉得没有真理,然后寻找,然后停止寻找。这是我的观点,但它是从判决书延伸出来的。
当时他的背景是奥匈帝国。帝国被清除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后来捷克来到了苏联的老大哥身边。
接下来,我将扩展这个问题。艺术作品分为三类:
第一,有现实意义,没有永久意义。
二是具有永久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具有现实意义和永久意义。
通过比较自己,你属于哪一类?所谓的社会现实主义属于第一类。比如那些歌颂斯大林的根据《延安讲话》写的作品,在当时有实际意义,现在没有了,局限在一个国家、一个短时期内。
不反映现实,属于第二类,比如塞尚和梵高。苹果和向日葵有什么实际意义?几千年前,几千年后,苹果和向日葵都是这样。
比如属于第三类——托尔斯泰、狄更斯、哈代,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永久意义。历史已经过去,永久的意义还在,甚至更强。1812年后,《战争与和平》没有通过。
不如专注于永久的意义,比如复活。当它的永久意义出现时,甚至它的实际意义也会被带入。
我在重复以前的事情:艺术是为了艺术,艺术是为了生活。现在看来,经过一百年的争论,双方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不知道在文理科方面该做些什么:艺术对于艺术来说是什么?为生活而艺术?比如为了吃而吃是什么意思?
为生活而艺术?狗变成猫有艺术吗?
没说清楚。说清楚了就不叫“申冤”,叫“反申冤”。
回到三类:第一类是政治宣传、宗教宣传、商业广告和流行文化。它们只有实际意义,没有永久的意义,实用至上。本世纪津津乐道的“亚文化”没有永久的意义。严格来说,不能说有实际意义。只能说有市场有市场。
所谓亚文化就是反文化。也许文化会在亚文化中消亡,亚文化是一个杀手,想要扼杀文化。没人提到这个。
唐、宋、元、明、清都被杀。一个没有文化的富裕国家是一个肥胖的白痴。
回来说说他的代表作《城堡》。
主角是k,他要求在城堡的外围定居。是的,我找了很久,但是没有找到。我假装土地测量员,找了个向导,走了一整天,还是找不到。k随后诱惑了城堡的女主人官员,但还是没能达到他的目的。这就是小说的结局——K直到去世才得到城堡的许可,可以在郊区定居。
城堡代表官方机构,高高在上,所以人们不能依赖它。对于卡夫卡浅薄的解释,我深表歉意。
城堡的实际意义是指奥匈帝国。永久的意义:真理、自由和法律都应该存在。但荒诞的世界总是设置各种障碍,永远无法到达。尽力去想有一点可能,但有障碍,永远达不到。
谈论艺术。
我以前和李梦雄聊过卡夫卡,但是没有读过他。我骗了自己。来了美国之后,只听到港台的卡夫卡和卡夫卡,他的画像还挂在家里——感觉情况不好。被人议论总是不好的。
于是乎,我偷偷读卡夫卡——港台学者都是奢靡的,像炒股一样炒卡夫卡——卡夫卡的手法很好,而且他的文笔朦胧,但他的笔法很有把握。再往前看,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寓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