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人生启发 《肖申克的救赎》与它折射出的理念维度( 二 )


作为局外人,很难理解这些罪犯的心路历程,但影片中展现的情节足以让人有同感。与其他人不同,安迪没有屈服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肖申克监狱。他不像其他罪犯那样高度依赖监狱里的一切。相反,他在十几年后用小锤子成功挖出了监狱的出路。安迪既是一种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对“制度化”的攻击。
瑞德说:“一开始你讨厌它,后来你习惯了,最后你就离不开它了。”在这句话里,可以抽象成很多形而上的概念。肖申克监狱代表了一种固定的制度,一种束缚人们心灵的现存观念。这种情况还是普遍适用的:比如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人们已经适应了,很难放弃这种依赖感。从这个维度思考,我觉得“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客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反映在不同观众的脑海中时,这些人产生的主观形象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对我来说,安迪和布鲁克斯代表了社会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前者敢于打破旧体制,批判缺点;后者顺从命运,随波逐流。
从不同的角度看,《肖申克的救赎》历史悠久。主题是《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丽塔·海华丝和斯蒂芬·金的《不同季节》中的《肖山克监狱的救赎》。这本小说已经是上乘之作了。至于剧情,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很难预测安迪苦心挖掘出狱之路的剧情。影片中的各种伏笔,比如典狱长的腐败,还有瑞德受安迪委托在偏僻的地方挖掘神器,让剧情更加丰满丰富。人物的刻画尤为突出。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高度依赖监狱。安迪决心越狱,肖申克监狱的典狱长自杀身亡。瑞德默默地经历了这一切,更像是置身事外的叙述者。
优秀的电影在于清洁人心,唤起人的思想,由浅入深的讲解,启发观众思考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人生命题。这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人生启发 《肖申克的救赎》与它折射出的理念维度】作者Weezy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