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三 )


播放:11217
来源:视频
《十二公民》国际预告片 12人的会议关闭自动播放相关专辑推荐视频:收起视频 正在播放

娱乐功能
5月15日,执导热门电影《喜剧之哀伤》的年轻导演徐昂的大银幕处女作《十二公民》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经典宫廷电影《12个愤怒的人》,并获得了去年罗马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凯尔·奥雷里奥奖。除了原版的美国版,1997年《愤怒的男人12》在威廉·弗莱德金翻拍,日俄各有一部本土化的翻拍。
《十二怒人》的精神可以算是最普世的价值,但同一颗种子,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开出的花朵,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魅力。这六十年来诞生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十二公民作为其中文版注入了哪些新元素?大家分析一下,听听娱乐节目。

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文章图片

1957年,美国版的《12个愤怒的男人》由亨利·方达主演
【美国版】最纯粹:不可能的任务,解释民主的可行性
1957年希德尼·鲁迈特导演的《12个愤怒的人》;1997年威廉·弗莱德金执导的《12个愤怒的人》
今天看来,《12个愤怒的人》的故事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孩子被确凿证据认定涉嫌谋杀,陪审团11人认为他有罪。然而,由于一个人的反对和一丝不苟的推理,其他所有人最终都被说服被推定无罪。
这个戏剧性的过程始于偏见,这是美国社会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嫌疑人在贫民窟长大,他所代表的人被认为是偷窃和吸毒的常见做法,匆忙杀人并不奇怪。带着这种天生的偏见,11位陪审团成员也夹杂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他们对个人处境的所有委屈和不满都被上诉到不相干的嫌疑人身上。起初,这些陪审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可挑剔的逻辑,他们的偏见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人性的黑暗。
所以《十二怒汉》这一尖锐的转折点反击,是电影史上陪审团制度最早也是最有力的普及。它旨在解释这种“苛刻”的系统如何能够拯救任何可能在类似情况下被抓获的无辜嫌疑人的生命。

十二怒汉导演 《十二怒汉》各版pk 日版最颠覆中国版最接地气


文章图片

3号陪审员咆哮着要杀死年轻的嫌疑犯,因为他对离家出走的儿子不满
为此,影片首先需要在司法审判中普及无罪推定原则。也就是说,陪审团在那个房间需要做的不是证明嫌疑人有罪或无罪,而是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现有证据判断嫌疑人是否100%有罪。如果不是,说明陪审团有可信的理由怀疑证据有遗漏,嫌疑人应被视为无罪。对于非陪审团国家的人来说,12名成员必须达成全面共识的“苛刻要求”有些令人费解,因为这似乎不符合人们“民主意味着少数服从多数”的惯性理解。其实这恰恰是民主精神的核心——不是用少数服从多数的绝对原则来维护多数人的权益,而是用尊重每一个人的原则来保证每个人的权益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当这种多数人和少数人的矛盾关系到人的生命时,照顾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陪审团制度要做的不是把每一个坏人都准确的绳之以法,而是把犯错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没有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2个愤怒的男人》在本质上普及的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根基。在托克维尔看来,正是陪审团制度给了每个普通人参与涉及社会正义的司法系统的机会,这有助于人们理解法律的规则和效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人们理解如何尊重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权力,这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