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深 五十五载传承创新 精诚至善再创佳绩( 二 )


建设一流学科:作为国内几所领先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必须建设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学科群。
构建临床研究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两类平台,可以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相互转化,持续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
生产三类产品:第一类是“药”,包括中药新药和医院制剂;第二类是“技术”,包括中医药诊疗新技术、行业标准和指南;第三类是“文化”,主要由论文、讨论和岭南医学文化产品组成。
挖掘岭南医学的四大特色,主要指特色体质、特色疾病、特色用药、特色文化。

陈锐深 五十五载传承创新 精诚至善再创佳绩


文章图片

逐一统计亮点
学科为纲,专业为龙头
开创传承发展新局面
广州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学科为纲、以专业为主导的学术研究鲜明发展脉络。几代人的积累和成就,开创了医院传承与发展并重的新局面。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医院确立了“大师平台、名医摇篮、人民医院”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科研和学科投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被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开创了医院学术研究发展的新篇章。
中医硕士引领内科
内科是中医服务患者最广泛的临床学科。常见病、疑难病混杂,是学科扎根的沃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内科学从业者。广东省第一位国家级中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开创了岭南医学研究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五脏相关论”,提出用“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并赋予其现代系统论的内容。同时,脾胃学说得到发展,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医院以、、老、许等著名学者的学术思想为指导,重视脾胃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坚持了几十年,独树一帜,硕果累累:“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脾虚证辨治系列研究”获1992年、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脾-线粒体相关性’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五脏理论基础与应用》获2007年、200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与应用》获2011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刘赤轩、欧明、刘仪轩、陈景河、赵立成、黄延寿、冼邵翔等著名学者一脉相承,成果显著。“Ilex A对心血管功能神经调节的作用”获199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等奖。2018年,该院被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以慢性心力衰竭为重点,由冼邵翔教授牵头开展各类重点研究。
邱教授从事血证研究多年。其“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帝子合剂”获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其“血证系列研究”获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帝子合剂成了中医院急诊室的必需品。
倡导经典回归临床实践
防治非典成绩突出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辨证》是中医指导临床实践的经典理论体系。“中医经典回归临床”,设立中医经典专属临床病房,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的办学特色之一,第一附属医院是这种办学模式的载体和基地。温病学家和著名伤寒专家何,对岭南温病伤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岭南的传染病、内科杂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均有显著疗效。以、彭胜权、陈、熊曼琦、林培正等经典大师为代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获199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环节及机理研究”获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