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养阴4法( 二 )


“气能生津 , 津能载气” , 据气与津的这种关系而利用益气生津的方法以护阴液 。《伤寒论》中多方选用大补元气之人参以生津补液 , 如白虎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甘温 , 大补元气 , 元气足则生机蓬勃 , 津液源源生化而来 , 气阴亏耗之证自除 。白虎加人参汤在《伤寒论》中多处可见 , 用于治疗阳明热盛 , 气津两伤 , 或因误治而使表邪入里化热 , 津气受损者 。用白虎汤大清其阳明之热 , 加人参益气生津 , 救补阴液 , 阴液充盛 , 诸症自除 。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 , 目中不了了 , 睛不和 , 无表里证 , 大便难 , 身微热者 , 此为实也 , 急下之 , 宜大承气汤” , 第253条“阳明病 , 发热汗多者 , 急下之 , 宜大承气汤” , 以及第254条“发热不解 , 腹满痛者 , 急下之 , 宜大承气汤” , 三条文皆属热入阳明、灼津耗液、真阴欲竭的危重证候 , 被称为阳明三急下证 , 当急下存阴 , 防止真阴欲竭 。因为三证均为里有燥热 , 故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 , 急下阳明燥实 , 泄阳救阴 , 以存津液 , 顾护阴液 , 截断其热极生风之险恶证候 。
曾修平等认为可通过温阳存阴的方法达到护阴液的目的 。《伤寒论》中第390条言:“吐已下断 , 汗出而厥 , 四肢拘急不解 , 脉微欲绝者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此为霍乱吐利而致阳亡阴竭的危候 , 阳亡液竭 , 水谷津液枯涸 , 无物可吐 , 无物可利 , 阳亡欲脱 , 温煦失常 , 汗出而厥 , 其证最属危笃 , 阴阳离决之甚虞 。病致如此 , 非大辛大热之剂不足以回阳救逆 , 然冒昧用之 , 恐有损阴 , 又恐躁动浮阳 , 故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阴通脉 , 体现出温阳存阴法 , 调节人体气化功能 , 促进阴液的生化 。
四、预护阴津
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群方之首 , 重视保胃气 。承气汤方中“若更衣者 , 勿服之”“一服利 , 止后服”等 , 皆意在防苦寒攻下太过 , 以损伤阴液 。再如《伤寒论》第59条:“大下之后 , 复发汗 , 小便不利者 , 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 , 得小便利 , 必自愈 。”汗、吐、下及利小便之法本为《伤寒论》常用的祛邪之法 , 然用之不当 , 则不仅邪气不去 , 还会损伤正气 。此条文就为大下之后 , 复发汗 , 致使津液重亡而又现小便不利 , 因此需待津液回复 , 化源充沛 , 阴阳自和 , 其病自愈 , 可以通过“糜粥自养” , 饮食调补和休息疗养使津液回复 。
《伤寒论》中的护阴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 并提示我们 , 阴液在人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其盛衰会影响并决定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 机体体质的好坏以及正气的强弱 。阴液充足 , 脏腑组织滋养充分 , 使正气充沛 , 健康得以恢复 , 故顾护阴液是治病防病、养生康复的重要原则 。所以 , 在临床诊断、治疗、用药以及调护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勿伤阴液 。
仲景学说重磅新书
《伤寒论》的养阴4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仲景学说临证碎金录》
书中凡古人未发之意 , 先圣言外之旨 , 不惜倾囊倒箧而出 。结合伤寒六经疾病传变规律 , 提出脾胃病六经辨证 , 并指导乙肝、肠炎等病证治疗 , 获得佳效 。同时 , 对营卫与皮肤及皮肤衰老的关系进行探讨 , 提出从补益营卫对抗皮肤衰老;从瘀血论治 , 以抵当汤防治老年痴呆症;结合仲景《金匮要略》对心病之论 , 提出仲景分期辨治“心病”之法 。诸如此类等等之论 , 皆阐发新意 , 有别于既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