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手足口病4~7月进入高发期
本文转自:新安晚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 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婴幼儿) 。3月23日 , 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 手足口病在4~7月高发 , 传染性强 , 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 。专家提醒 ,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 , 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 , 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 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
专家教你早期识别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疾控专家提醒 , 儿童感染手足口病毒 , 会出现发热(体温在38.5℃以下) , 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检查口腔时 , 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 , 手足等远端部位也出现丘疹或疱疹 , 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 , 呈圆形或椭圆形 , 周围有红晕 , 无明显瘙痒感 。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样的疹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疾控专家表示 , 密切接触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地面、桌椅、玩具、奶瓶、水杯、衣物等是手足口病主要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会被感染 。
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省疾控中心提醒 , 该病发展阶段包括潜伏期、发热期、疱疹期、恢复期几个极端 。
潜伏期:儿童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2~10天(平均3-5天)的潜伏期 , 潜伏期无临床症状 , 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 , 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
发热期:起病急 , 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 伴有食欲不振 , 流涕 , 咳嗽 , 咽痛 , 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疱疹期: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的特点为: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 , 舌边、唇齿侧 , 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 , 很快破溃形成溃疡 , 其周围有红晕 , 疼痛感较明显 。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 , 皮疹周围发红 , 疱疹较硬 , 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 。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 , 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
恢复期: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 , 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 , 不结痂 , 不留瘢痕 。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 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 , 甚至危及生命 。
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疫苗接种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家长该怎么做?
省疾控中心提醒 , 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 , 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 , 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 , 洗完后 , 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等 ,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 , 如奶瓶、玩具、家具把手等 。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时 , 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 , 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 。
需要注意的是 ,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该疫苗可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 对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 。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 , 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 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
推荐阅读
- 明起,泉州中心城区将配送预防中药汤剂包!涉及这些人群……
- 得知“密接”后应该怎么办?疾控专家解答来了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启用
- 诺亚之心交易行中购物中心、集合和商会的购物指南
- 信阳市中心医院成功为患者实施头皮扩张术修补头皮缺损
- 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产品怎么用?疾控专家:建议有明确症状再连续自测5天
- 41岁女子便秘5年,肚涨如怀孕,济南市中心医院微创手术解难题
- 武汉市普仁医院脑科中心举办帕金森病友会 40余名患友及家属面对面交流
- 疾控专家送上家庭消毒手册
- 陕西疾控专家张义:陕西应对奥密克戎,突出一个“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