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椿寺 长椿寺御诗碑考析

长椿寺 长椿寺御诗碑考析


文章图片

玉春寺皇家诗歌纪念碑
【长椿寺 长椿寺御诗碑考析】长春寺原是“京城第一闸”,明代《帝京风光略论》卷三“城南内外”专章有所描述,清代《日光下旧闻考》59“城”部分也有记载。因为现在是宣南文化博物馆,对它的介绍也是汗流浃背,没必要赘述。不过在参观寺庙的时候,偶尔会在正殿后墙的角落看到一块破碎的石碑,值得认真考证。
这座纪念碑中间部分残破不堪,平躺在正殿后面的台阶上,有许多石构件、城砖等杂七杂八的地方,非常不显眼。这块碑虽然破了,但字迹清晰。细读后发现,其内容与远离巴蜀白蒂城的康熙御笔院所写的著名诗碑一模一样。
清朝有一个皇族,有很多人饱读诗书,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像康熙这样精通文史书画、数学、医学、天文地理、植物学的人却不多见。其《康熙御制诗集》存世,可见其苦心经营的文学才华;收录的《赠赋以作赋》是《御书·赠赋以作赋》的六言诗轴,字体流畅,柔和通透,美而不谄媚,为赋家世代珍藏。
这首康熙六言诗长95厘米,宽33厘米,现藏于白帝城文化管理处。《皇书六言诗二十四字》字径平均约5厘米,排列成三行:第一行为为“危石引鸟青山”,第二行为为“人的桃源意为深水”,第三行为为“浮花落花”。在靠近“卫”字的右边,有一个印于阴的“斋”,而在“华”字的正下方,有一个印于的小字,“康熙”和“衍”。上一段和下一段都没写。在两个小篆的左下方和横幅的边上,有一行小写字母,即“巡城北河南路监察御史,加三等大臣傅。这条线很小,字径只有0.6厘米,其中“陈”字只有筷子头的四分之一大,在这条线的右边。
傅,又名傅恒,出生于巫山。龚氏年轻时有句名言“嗣才可取,老臣当受此等罪”。顺治年间,由于鄂西川东“奎东十三家”抗清,傅随父迁居奎城。康熙二十六年课余中考,在黔江县任教师,师从广东省滑县,成绩突出,后调任直隶良乡县令。康熙三十五年,内监纵御马踏五谷,傅使棒击宦官,扣御马。康熙以傅为文风,改内功,委托直隶为考官。康熙四十一年,试浙江,后访北城河南路,督太常寺时宇、邵青。康熙四十三年,升左副都。西北战事频繁,傅自告奋勇杀敌。他征青海额鲁特蒙古,监督他的开支,立下功勋;康熙四十七年,写有《唐雪》《燕山》《辽海》《西征》《南征》等诗。
光绪三十一年,桐城派学者、四川“五老七贤”之首夔州知府方旭,偶然从傅第十孙傅处看到此轴,命人用双钩刻石,在奉节西平傅墓前筑碑亭,并题写“傅公享堂”字样,惟傅除外。桃园意在深,河浮花落。“纸上有两个小篆,上书“康熙陈翰”和“易庆忌颜”。右上角是“袁剑斋”章。在方庄书的左下方写着‘巡视北城河南路,监视御史,加三级大臣傅’。”后来搬到了白帝城的东碑林。纪念碑是2。33米高1。02米宽,顶部呈半圆形,周围有龙纹;书体草书,醇正纯熟,显示了康熙精湛的书法功底。
至于赐诗时间,从“巡河南道北城监谏加三等大臣傅”十九字,可推测此诗题于康熙四十一年六月,傅试浙江为河南道监谏,后死于太常寺。据《清圣祖实录》第208卷记载,康熙四十一年六月,傅奉命考江南为丁酉,“以河南路御史傅为浙江乡试考官”;康熙四十三年四月,丙子视察北城河南路,监督太常寺的邵青御史大夫,再次前往左福都御史大夫。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改编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寻张颐人山居》。原诗见于《刘随洲集》卷八,收录于《全唐诗》卷一五0:“危石引鸟,空山者多。桃园设在深处,水浮沉。”康熙把“空山”改为“青山”,把“定在”改为“意向”。意境和品味大不相同。刘长卿的原诗“空山”是写实手法。他去找张颐人的深山住所,那里不可能有尘世的喧嚣。诗人看到的的确是空荒野之山;康熙改“青山”是他对傅作基家乡风光的想象,对傅作基充满了祝福。刘长卿的原诗《桃园设在深处》是因为他去找张颐人的山居,但他被百度了几千遍,什么也没找到。“丁”是一个自我安慰的词;康熙之所以改为“意在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亲自来过三峡,他对傅作基的一切祝福都是在自己的心里勾勒出来的,“意”是深以为然的语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