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 豆瓣9.4 “这个年代的真实悲剧 平日无法察觉”( 三 )


现在看来只是一种错觉。那些森林、平原和海洋已经在改变空,世界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野性”。"
在纪录片里,爱登堡走过荒野,草原和城市,还去切尔诺贝利。他回顾的不只是自己拍摄纪录片的辉煌过往,更是把这几十年间的地球的变化,用画面和赤裸裸的数据直接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1937年,世界人口为23亿,大气碳含量为280ppm,唯一的荒野面积为66%;
2020年,世界人口:78亿,大气层碳含量:415ppm,仅存荒野面积:35%。
如今,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的三分之一,另有百分之六十,是人类畜养的产肉动物;其他所有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百分之四。地球已经成了一个为人类经营的地方,能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少之又少。如今,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的三分之一,其余60%是人类饲养的产肉动物;所有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地球已经变成了人类居住的地方,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已经不多了。
“我们摧毁了那个世界,现在这个世界被人类所主宰。这是我的证词。这就是我这辈子经历的地球退化过程。”
站在现在仍有辐射的切尔诺贝利地区,满头白发、垂垂老矣的爱登堡说出了这些话。
作为一名成功的纪录片制作人,爱登堡可以安享晚年。说实话,他已经94岁了,无论几十年后的地球如何,都不会影响他。
爱登堡一贯驾轻就熟的,是拍摄那些美丽的自然纪录片,让我们去知道、去了解,继而能推动保护的力量。但现在,爱登堡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要大声说出来,亲自呐喊,点醒我们。
他从嘴里说:“我们怎么样?”,但没有老年人的优越感和优越感。是个人经历的分享,是发自内心的对荒野的留恋和遗憾。
在苦口婆心之余,爱登堡又留有一些温情,他也依然呼唤,我们仍有希望。他依据当下的成果,列举了一些可行的、有成效的措施。当然每一项未必都能完全适用所有人,但作为一个方向,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点点自己行动的力量。
纪录片的最后,爱登堡选择的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正面例子”。这个原本在我们心中代表灾难、辐射和死亡的区域,只是自然和希望的象征。
在1989年的核事故之后,由于辐射和大量药物处理,这里曾死气沉沉,2007年,法国漫画家艾玛纽埃尔亲身前往切尔诺贝利,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驻地创作,描绘了那片土地上真实的景象。
原本想描绘废墟和苦难,但在切尔诺贝利,艾玛纽埃尔看到的却是满眼的生命,这让他震惊,但却选择全都直面描绘下来,这便是着名的漫画《切尔诺贝利之春》。本来想描述废墟和苦难,但在切尔诺贝利,艾曼纽看到的全是生活,让他震惊,却选择直接描述全部。这就是著名的漫画《切尔诺贝利之春》。
切尔诺贝利之春
艾玛纽埃尔感叹:“哪里有什么怪物?哪里有什么五条腿的动物?哪里有什么遭践踏的、杳无生迹的绝望之地。没有,通通都没有。我原以为要直面危险,直面死亡,而我看到的却是生命!”
灾难发生后,很少有人来到切尔诺贝利,但生态修复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曾经消失在欧亚大陆的欧亚猞猁出现在这里,普拉特野马在茂盛的袁野上奔跑,海狸也很常见,废墟和城市再次被森林接管。
在事故发生30年后,野生生态学家吉姆·毕斯利通过研究和测定,甚至感叹道:“切尔诺贝利地区狼的密度可能比黄石公园还要高。”
纪录片《切尔诺贝利:死亡地带的生命》说:“大自然收复了这片土地,神奇地抚平了它的创伤。”
正如疫情期间,人类活动减少,但动物们却大摇大摆走上街头,生态也开始恢复。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我们甚至不需要多做些什么,只要给予空间,自然就会开始生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