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发展有活力 乡村振兴底气足( 二 )


人才返乡激活力 “新农人”变“兴农人”
2017年初 , 电子科大原微固学院硕士毕业的刘沈厅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放弃毕业留校、出国深造等机会 , 回到家乡眉山市彭山区创业 , 做一名“职业农民” 。
2022年春节前 , 在果园里 , 忙着发货的刘沈厅正给柑橘装车 。
四川:产业发展有活力 乡村振兴底气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在果园忙碌的刘沈厅 。人民网 朱虹摄
“彭山区深化‘两权抵押’(即: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后 , 全方位满足农户贷款需求 。此外 , 还做了一系列适宜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 , 为我们返乡创业、扎根乡村提供了肥沃土壤 。”再谈当初返乡的动力 , 刘沈厅说 , 自己先后贷款3次 , 为了建设“沈厅家庭农场”的二号基地 , 2021年又顺利贷款120万元 , “返乡创业的底气 , 永远得靠政策好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离不开有知识、有情怀、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主动参与 。为引进像刘沈厅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现代农业 , 眉山市彭山区可没少下功夫 。
功夫怎么下的 , 下在何处?还得先从“地”和“钱”这两个乡村振兴基本要素的改革探索说起 。
据了解 , 为解决“地从何来” , 彭山区探索形成了“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 , 全区土地流转率达70% , 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钱从何来” , 彭山区深化“两权抵押”试点 , 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缓释”“产权处置”“产品创新”五大体系 , 全方位满足农户贷款需求 , 实现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 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
【四川:产业发展有活力 乡村振兴底气足】“栽好梧桐树 , 引来凤凰栖 。”大胆尝试改革的彭山区通过编制科技、规划、经营、管理四类人才引育计划 , 成功吸引了电子科大硕士刘沈厅、川大锦江学院老师向珊等12名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 , 带动400余名产业人才返乡 , 吸附各类技能人才6000余人 。
“他们回来以后 ,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服务 , 形成了示范效应 , 这将吸引更多人才返乡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光表示 , 3年前 , 刘沈厅联合十几家行业带头人 , 发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务队 , 探索出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的新模式 。他们已帮助8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势产业 , 大家共享种植经验 , 拓宽销售途径 。
如今 , 彭山区已经构建起一套以本土乡村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培育机制 。其中有一项就是:以本土乡村人才为重点 , 建立协会、联盟等专业性组织 , 为乡村人才开拓本地产业提供重要平台 , 示范性引领帮扶周边农户 , 形成效率更高和稳定性更强的带动效应 。
2021年5月 , 彭山区还启动了“绿领英才计划” , 根据不同对象和主体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 将乡村人才培育前移并融入到学历教育 , 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增量难题 。目前 , 已培育青年大学生、职业农民、退伍军人等80余人 。
今年春耕 , “沈厅家庭农场”将迎来一些年轻的农业技术人才 , 他们会把学到的新农技投入到柑橘种植中 。刘沈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最新的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到果园里 。他说:“家庭农场会成为这些新型农民展现技能的沃土 , 这些‘新农人’将来会成为‘兴农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