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春节 | 儿时的年

本文转自:渭南青年网
又是一年春节到了 。今儿个已是腊月二十六 , 过年顺口溜中说“二十六 , 割年肉” , 年味也是越来越浓了 。每每此时 , 心中总会想起儿时的年 , 那时候的年可比现在有趣多了 。
记忆中 , 儿时的年从放寒假时候已经开始了 。为了能在过年敞开玩 , 我每次都是早早地把寒假作业写完 。总有一些家伙“耍懒” , 拿着作业本互相“学习” , 有被家长发现的就免不了是一顿揍 。那时候冬天的乡村娱乐活动比较少 , 尤其是一下雪之后 , 能玩的项目更是有限 。年前 , 每天吃完早饭第一时间就是吆喝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 , 拿着家里的红薯、土豆、鸡蛋、蒸馍 , 来到村头空地上 , 用几块砖就支起了一个简易的灶 。大家一起找来木柴 , 烧成火渣 , 把红薯、土豆、鸡蛋、蒸馍埋进去 , 然后就等着吃美味了 。
年前蒸包子一直是我们家的传统 。年二十八那天 , 妈总是起得特别早 。从火炉子边端出前一夜醒发好的面 , 开盖 , 一看发得很不错 , 就高兴地开始揉面 。六点多 , 灶房里已经传出了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协奏曲 。这个时候 , 家里的分工是很明确的 , 妈负责揉面 , 爸负责烧火 , 哥负责扛柴 , 我负责给妈打下手 , 一家子其乐融融 。面揉好了就放在一旁继续醒发 , 然后就开始准备包子馅 , 韭菜粉条、萝卜豆腐、大油葱花是最受欢迎的 。等包子皮准备好了 , 就开始包包子了 。我总是趴在妈跟前看她包 , 展开皮、舀起来一大勺子菜 , 快速捏合 , 一个又一个 , 动作娴熟又轻巧 , 包出来的包子是又大又饱满 , 可爱极了 。包子包好上笼之后 , 就是爸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用他的话说 , 包包子不行 , 烧锅绝对么麻达 。火候是关键 , 什么时候烧大火 , 什么时候烧小火 , 什么时候煨火 , 爸总是把握得很好 。等到时间一到 , 揭开锅盖 , 包子的香味瞬间就弥漫开来 。这个时候就顾不上烫手了 , 拿起包子就吃起来 , 嘴里满是幸福的味道 。
大年三十的集市于我来说是最热闹的 。彼时我总是缠着爸妈给自己买过年新衣服 。爸爸拗不过我 , 便带着我到集市上去 。说是买衣服 , 其实心里更期待的是集市上的各种美味 , 包子、油饼、油糕、甑糕、炸串、糖葫芦……吃到嘴里那一刻 , 年的味道就真真地感受到了 , 心里更是欢喜得不行 。集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 , 猪肉、瓜子、糖果、带鱼、蔬菜等等 。特别是那卖肉的最紧俏 , 摊子跟前总是围满了人 , 这边大声吆喝着“来十斤后腿肉” , 那边讨价还价着“再便宜一点 , 都是熟人么” , 好一番热闹的场景 。“今年这莲菜美得很啊”“可不嘛 , 我今年拿到都是九孔的 , 吃起来脆甜脆甜的 。”卖菜的这边也谝上了 。我则拉着爸直奔卖衣服的摊子 。那时候的衣服摊子都是用钢丝网搭建了三面 , 衣服往上面一挂 , 就成了小型的展台 。看着各式各样崭新的衣服 , 试了一件又一件 , 一时之间犹豫不决该选哪一件 。转来转去 , 好不容易决定了一件 , 爸就开始和摊主讨价还价 。最终双方以一个都满意的价格成交 , 拿起新衣服的那一刻 , 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
年三十晚上 , 我们都是要熬夜的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广播 , 吃完年夜饭 , 就是围在火炉旁“谝闲传” 。炉子边支起一张桌子 , 摆上花生、瓜子、糖果 ,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说说今年的收成多少 , 聊聊来年种几亩地 , 问问我的学习成绩 。闲谈中 , 便辞了旧岁 , 迎来新年 。小家平淡且真实 , 平凡却有爱 , 都成了我日后珍藏的记忆 。
年的故事 , 也是家的故事 。如今 , 我有了自己的家庭 , 丈夫温文尔雅 , 女儿乖巧可爱 , 生活依旧平淡幸福 。儿时年的回忆也成为我常给女儿讲的故事 。(文/周微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