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历久弥新丨乌司奴单抗医保首张处方患者“再续京缘”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点击左上蓝字 关注我们
37岁的C小姐是一名克罗恩病(CD)确诊患者 , 既往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多种方式治疗 , 但效果不佳引起不良反应 , 有潜伏性结核感染病史 。C小姐于2021年4月即接受了新型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用药治疗 , 病情一直较为稳定 。在提前得知乌司奴单抗即将降价进入医保 , 考虑到药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 和医生沟通后决定继续接受治疗 。2022年1月1日 ,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丁士刚教授、顾芳教授团队的努力协调下 , C小姐顺利用药 , 成为北京市首位享受到乌司奴单抗降价后进入医保的获益者 。
行稳致远 历久弥新丨乌司奴单抗医保首张处方患者“再续京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IBD患者享受到的医保改革福利01医改红利让患者最大获益
对此 , 身兼北医三院海淀院区副院长的丁士刚教授认为 , 患者得以第一时间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 , 与国家医保政策的高瞻远瞩和院内各部门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密不可分 。医保政策的制定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 同时保证临床疗效的宗旨 。消化科在医院领导和药剂科、医保科、信息科等科室负责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 提前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 , 首张处方的开出 , 不仅大幅降低了患者治疗疾病的经济负担 , 而且集疗效、安全和便捷于一体的药品特性大大节约了患者治疗的时间成本 , 不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加之患者遵医嘱坚持用药能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 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降低医疗花费 , 从而造福社会 。
丁士刚教授指出 , 近年来 , 国内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 且顽固性或难治性IBD患者越来越多 , 给个人及社会带来严重的治疗负担 。虽然内镜及病理学检查辅以影像学、基因检测等诊断方式发展迅速 , 但仍缺乏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的出现为IBD患者带来了福音 , 科室也在积极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 为IBD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与国内外先进治疗同步 , 以减少误诊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行稳致远 历久弥新丨乌司奴单抗医保首张处方患者“再续京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医三院消化科全体人员合影规范疾病诊疗 推动亚专科良性发展
北医三院消化科成立于1958年建院之初 , 距今已有60余年悠久历史 。作为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 , 消化科已发展为集门诊、病房、胃肠造影室、胃肠动力室、病理实验室、内镜室为一体的北京大学消化疾病研究中心 。80年代初期 , 科室即形成了以亚专业组为导向 , 带动科室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宗旨 , 大肠疾病组就是其中之一 。在吕愈敏教授及顾芳教授的带领下 , 北医三院消化科大肠疾病组一直在推行严格遵循IBD的诊断标准 , 坚持规范化治疗 , 在适应证选择、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及抗抗体检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丁士刚教授认为 , IBD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 , 避免疾病活动和复发 , 追求内镜下黏膜愈合 。但对于部分黏膜愈合患者仍然会存在持续的低度炎性反应 , 且与疾病复发密切相关 , 因此组织学愈合可能是IBD潜在的治疗目标 。由于IBD尚且无法完全治愈 , 因此如何维持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 , 消化科亚专科大肠疾病组已经制定了一套规范的IBD疾病诊疗标准 , 完善疾病治疗体系 。对于药物治疗 , 他认为 , 只要是效果好可应用到临床的创新药 , 科室都愿意为了患者积极尝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