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食俗里,品味文化年味( 二 )


年糕
新年必吃年糕 , 南北同风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 ,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 几乎成了春节期间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春节吃年糕 ,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式样有很多 , 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 象征着黄金、白银;也有条状的年糕 , 造型模仿银条 , 都是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 , 宁波的水磨年糕 , 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 , 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
长面
长面:也叫长寿面 , 新年吃它 , 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 , 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 , 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 , 而是将和好的面 , 用手往锅里撕成片片 , 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猫耳朵”等的做法差不多 。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 , 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春节期间的饮食一般都喜欢取吉利的用语 。比如苏杭一带 , 年夜饭里蛋饺是不可少的 , 它象征“金银元宝” , 同时还有道菜是肉炒笋丝 , 叫做“丝丝齐齐” , 蕴含事事遂意 , 样样齐备之意 。此外 , 还要上一盘胖头鱼 , 但只吃中段留头尾部 , 这叫“有头有尾” , 寓意做事善始善终 , 一年到头 , 家事盛旺 。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 , 也是要想讨个吉利的口彩 。吃枣(春来早) , 吃柿饼(事如意) , 吃杏仁(幸福来) , 吃豆腐(全家福) , 吃三鲜菜(三阳开泰) ,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
民族特色食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逢新春佳节 , 各民族的食品都各有特色 。
蒙古族
世代生活在塞北大草原上的蒙古族 , 称春节为“白节” , 正月叫“白月” 。除夕更岁时 , 家人围坐在蒙古包火炉边 , 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后 , 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
高山族
春节期间 , 台湾高山族同胞有吃“长年菜”的习俗 。长年菜也叫作“芥菜” 。是一种茎与叶子较长的稍有苦辣味的植物 。吃这种菜预示寿命长 。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 , 象征长生不老 。
满族
满族的团年饭尤为讲究 , 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 。主食有糯米粉或面粉包制的饺子、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氽白肉 , 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 。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
壮族
广西壮族人习惯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 , 以示来年丰收 。这种饭叫“粽粑” , 它长一尺 , 重五六斤 。春节时还要欢歌赛舞 , 年轻小伙子们借此机会寻找自己所爱的姑娘 。
云南拉祜族
云南拉祜族人家 , 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 , 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 , 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 , 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
侗族
侗族大年初一清早 , 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的鲤鱼 , 煎、炸、烧、炖 , 摆上餐桌 , 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 , 整桌菜以鱼为主 。侗家人说 , 春节吃鱼 , 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 , 五谷丰登 , 余钱余粮 。
白族
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青年男女 , 除夕守夜一过子时 , 就成群结队去挑水 , 然后用清水沏泡米花糖水 , 大家争相饮用 , 以期新的一年里生活如糖如蜜 。春节期间 , 景颇族群众互相拜访 , 各家各户都酿水酒 , 向长辈敬酒;有的村寨还组织“木脑纵歌” , 纵情欢乐 , 通宵达旦 。
达斡尔族
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 , 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 , 初一大清早 , 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 , 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