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科学与笑话 | 郁土( 二 )


笑话属俗文化之一种,从中可窥见一般民众之价值观。我国古代笑话中,有不少嘲弄盲人、聋人、智障者等的内容,近视眼也未能幸免。
相反,在欧洲,因为眼镜之发明,解除了近视所带来的苦恼。非但此也,“事实上,这时眼镜已经被看作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有时会出现在描绘福音传教士的图画中,甚至有一次出现在幼年基督的画面中”。传教士戴眼镜应该没什么稀奇,然出现在幼年基督画面中的眼镜,我迄今尚未见到过。
你看,到16世纪,眼镜已普及于整个欧洲,戴眼镜“已经被看作是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然而,在同时期的冯梦龙笔下的笑话中,近视眼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被嘲笑与被看作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两者相去何啻霄壤!
而这一切,全因我们的科学或者说光学不够发达所至,造成了患近视者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种种不便,而且还要被人嘲笑。而欧洲人在这方面则突飞猛进,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头。1567年,马罗力克完成了《光的感觉》一书,“其中讨论了阴影的投射、反射现象,虹的形成、人眼的构造以及当时已有的各种眼镜及其矫正视觉缺陷的方式。其中还包括光强度的测量方法,甚至还有对辐射热的描述”(《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第七章)。
此书之完成,比冯梦龙出生还要早七年!
近视眼在中国古代被人嘲笑,而在十六世纪的欧洲,戴眼镜却被看作博学的标志,受人尊重。而之所以有此巨大差别,全因科学之发达与否所至。科学之力岂不伟哉!
到了五四时代,则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傅斯年、徐志摩、丁文江、废名、张元济诸人都是戴眼镜的。试问,当此之时,谁又会去嘲笑他们呢?只不过这一天的到来,比欧洲晚了整整四个世纪!
二零二一年九月十八日晨

作者:郁 土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 |眼镜、科学与笑话 | 郁土】*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