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博物学家德华·威尔逊:蚂蚁社会的故事( 二 )
阿尔帕特把这种化合物和花生酱混在一起,做成食饵,希望负 责觅食的蚂蚁会把它带回窝里,这样就可以散播食饵的破坏力 。当 时这个方法还只不过停留在实验的早期阶段,但是挺有效的 。几个 月之后,蚂蚁种群数量开始稳定下降 。两年后,它们消失无踪 。
然而,法老王蚁的英勇事迹并未就此完结,它最后是终结在科 幻小说的扉页中 。1983 年,当时还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担任编辑的帕 特里克(William Patrick),写了一本小说《螺旋体》(Spirals),故事情节灵感就是来自这桩蚂蚁入侵事件 。在书中,一种他想象出来 的蚂蚁,被人怀疑从实验室带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 DNA 出来,这种 DNA 能引起早衰症,使得患者加速老化死亡 。书中基因工程 技术关键人物的女儿也死于这种病症,她的童年还没过完就已变成 了老妇人 。小说结尾,蚂蚁终于洗清罪嫌,原来这名研究人员犯了 错误:他从死去的妻子体内抽取细胞克隆出女儿,因此这名女儿的 发育过程才会变形、扭曲 。
即使没有当上小说的主角,蚂蚁还是很值得瞩目的 。我将它们 摆在我职业生涯的中心位置,对它们有近乎偏执的关注,而我确实 认为这是明智之举 。不过,我也得承认,当年它们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们在环境生态上的重要性,也不在于它们的社会进化故 事 。这份吸引力来自它们大方地提供给我的新发现 。我提出的研究 主题中,最重要的就是蚂蚁的沟通方式,这个题目引领我在动物行 为及有机化学方面,进行了收获丰富的长期研究 。
文章图片
洛伦茨震撼
我对化学通信(chemical communication)的兴趣起自 1953 年秋 天,当时廷伯根(Niko Tinbergen)和洛伦茨前来访问哈佛大学,讲 解动物行为学这门新兴科学 。20 年后,他俩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施(Karl von Frisch,提出蜜蜂 舞蹈语的假说) 。
廷伯根最先抵达哈佛大学,他是用词精确、仔细的荷兰裔英国人 。他发表了一场动物行为学的演说,其中的重要发现令我深感震 撼 。然而,由于我的兴趣主要在分类学以及生物地理学上,它们都 和行为学有一段距离,因此,我的笔记记得不多,也没有非常注意 听讲 。
接着洛伦茨大驾光临 。他谈起自己从 30 年代时就开始的研究,一直讲到当时在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工作 。他是 天生就适合站在讲台上的人,充满热情、生气,而且不断地大力请 命 。他向我们强调的那些词语,很快就享誉行为科学界,比如“印 随行为”(imprinting,又称铭印)、“仪式化”“攻击冲动”“满溢” (overflow)等词;还有著名的动物,诸如雁鹅、寒鸦、棘鱼等 。他 预告了研究行为的新途径 。他指出:“本能”再度恢复原来的地位; “学习”的角色被斯金纳(B 。F 。Skinner)以及其他行为学家过度强 调了;我们必须继续向新方向挺进 。
洛伦茨抓住了我全副的注意力 。那时我还年轻,很容易受感动,马上就响应了他的号召 。洛伦茨是在向稳固的比较心理学阵营宣战 。他告诉我们,大部分的动物行为都是预先注定的,是由固定行为模 式组成的 。所谓固定行为模式,是指一系列由遗传预先设定的动作,它们会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回应天然环境里的特定信号而逐一展开 。它们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受到引发,将能引领动物经由一系列 正确的步骤,找到食物,避开天敌,并且顺利繁殖下一代 。动物其 实并不需要靠经验来生存,它只需要“服从”本能就可以了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