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研究揭示了宇宙射线对量子纠错算法的切实影响
最近,有研究人员在 Google 量子处理器上测试纠错功能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 整套纠错方案偶尔会遇到严重的失败 。一番思索后,不少人将之归结为背景辐射,涵盖了宇宙射线、以及自然界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偶发衰变 。为此,Google 还砸钱用上了极其昂贵的宇宙射线探测器 。
文章图片
Sycamore 处理器(来自:Google)
然而处理器背后的研究团队,还是想要刨根问底,并在《自然·物理学》上的一篇新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宇宙辐射是如何影响量子比特的 。
简而言之,宇宙射线引发的问题很是普遍,足以破坏量子计算机的纠错工作,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方法来规避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1:快速重复相关采样
其实不止量子计算机,宇宙射线与其它放射源也会让经典计算机硬件遇到同样的问题 。原因是其依赖于移动和存储电荷,但宇宙射线会在撞击材料时产生电荷 。
相比之下,量子比特是以量子态来存储信息 。至于 Google 的量子处理器,虽然它通过超导线环与谐振器相连,但宇宙射线对它们的影响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2:识别事件和背景错误
宇宙射线的撞击也会产生振动能量,并以所谓“声子”的形式出现 。这些声子能够组合形成准粒子,且初始表现得像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单个粒子 。
但它们最终还是会造成破坏(与计算机硬件交换能量),影响包括构成超导基础的库珀电子对(另一类准粒子)、或量子比特本身,改变其状态并破坏任何纠缠 。
若这些声子仅影响单个量子比特,问题倒也不会太大,毕竟量子纠错方案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的 。具体涉及在多个量子比特之间分配量子信息,允许硬件识别其中一个量子比特何时出现异常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3:错误的定位与传播
问题在于,准粒子最终无法被定位,反而散布在起源地周围、并最终影响多个量子比特,这样就足以对量子纠错工作造成干扰 。
为此,参与早期纠错研究的部分人员与一组物理学家聚首,决定深入观察量子处理硬件中是否真的发生了类似事情 。
实验期间,Google 团队在处理器上挑选了 26 个最不容易出错的量子比特,并将它们全部设置为单一量子状态 。然后研究人员可以让处理器闲置一小段时间,看量子比特是否仍维持在原状态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4:提取事件期间的能量衰减时间
宇宙射线的撞击,其实很容易被识别 。在处理器空闲 100μs 后,典型背景错误率在 4 / 26 个左右 。当宇宙射线碰巧撞击时,大约 24 个量子比特最终处于错误状态 —— 即使每个 qubit 与相邻 qubit 的距离都在 1 mm 左右 。
为证实准粒子影响,研究人员放眼于状态依赖性 。预测是准粒子会迅速失去能量,无法通过转移足够的能量、以将量子比特从基态提升到激发态 。但它们仍可从量子比特那里吸收能量,使处于激发态的量子比特回落至基态 。
- IT|研究发现大脑炎症与睡眠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IT|研究:“自我加强型疫苗”可将多种药物剂量装入一针中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