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电竞的“电竞专业” 都在学些什么

不打电竞的“电竞专业” 都在学些什么
文章图片
高考那年 , 我遇到了一份招生简章 , 上面的报考要求写着:“喜爱游戏 , 喜爱电子竞技” 。 在此之前 , 我一直更想学动画 , “拯救中国二次元” 。 但是 , 对一个从小打着DOTA长大的“电竞少年”而言 , 简章上这个新设不久的专业很难不吸引我的注意 。 最终 , 半是心之所向 , 半是误打误撞 , 我报考了“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的专业 , 等到开学才知道 , 这个在校内通称“数娱”的专业 , 在网上被称作“电竞专业” 。
刚上大一 , 常有高中同学跑来问我:课纲要不要求你们每天必须打游戏?高段位有没有学分奖励?专业课教不教怎么补刀、怎么出装备?什么时候才能在联赛上看见你?有些人是真搞不清楚状况 , 也有人只是拿我打趣 。 面对这些令人喷饭的误会 , 起初我还会认真解释 , 后来则基本以摆烂为主——嗨呀 , 既然外面都管我们叫“电竞专业”了 , 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迎合他们的想象与期待呢?
其实 , 所有数娱专业的同学都很清楚:我们不是来大学里“打电竞”的 。 并且 , 电竞选手一靠天赋、二靠训练 , 不是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 。 绝大多数不具备特殊天赋的电竞爱好者 , 如果也想吃这口饭 , 必定是冲着产业去 , 而不是冲着赛场去 。 专业课程里 , 拦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 就是让不少学霸也不禁要“鬼哭狼嚎”的线性代数 。
说起人才培养规划 , 很难说数娱专业有多明确的培养方案 。 和更成熟的专业相比 , 数娱给我们提供的前景 , 至多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 具体形状还得靠我们自己一边摸索、一边补完 。 本科四年 , 我的职业规划变了得有八回 , 修课的重点方向自然也在随着想法的变化来回摇摆 。 幸运的是 , 对于数娱这个年轻的专业 , 学校虽然也拿不准方向 , 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资源 。 以专业选修课为例 , 我们既可以选择码农路线的AI编程、图形特效 , 也可以学习项目管理、游戏设计 , 往游戏策划方向发展 。 当然 , 更加“电竞向”的选择也不少——体育评论解说、赛事导播、赛事管理 , 只要想学 , 这些都能学到 。
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学生 , 我们在毕业之前 , 也有过不少迷茫或者说困惑 。 有人带着一腔“电竞梦”进来 , 结果发现只是少年时代的心血来潮 , 也有人一开始目标明确 , 却越学越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学些什么 。 而“数娱”给我带来的最大困惑是:我的教育背景是否真的是电竞与游戏行业所需要的?实习中 , 我发现这个行业流行“英雄不问出处”的观念 。 代码过硬、点子多、对数值敏感、能拼能卷、会“整活”……相比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电竞专业人才”这些标签 , 这些个性化的能力 , 才更是行业里的立身之本 。 我们专业前几届的毕业生 , 可以由一家游戏公司“包分配” 。 但喜欢电竞和游戏的人 , 更愿意凭着自己的本事往高处走 , 对此失去兴趣的人 , 也可能就去考研考编了 。
行业里 , 很多让我心服口服的业内前辈 , 大学专业都是五花八门 , 有“科班背景”的人很少 , 也看不出有多大的从业优势 。 因此 , 我不得不自问:大学四年 , 到底学了多少有用的东西?有些时候 , 我们不喜欢“电竞专业”这个称呼 , 但不可否认:如果不是电竞被推上了风口 , 可能根本不会有“数娱”这个新专业 。 不论是我所就读的专业 , 还是其他高校的类似专业 , 都是电竞产业快速扩张“催化”出来的 。 学校和老师觉得再不“上车”就晚了 , 但“上车”之后怎么办 , 大家都没有很成熟的想法 , 我们这些学生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