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短短四十九个字,无一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诗经·邶风》中的《静女》是一首与众不同的诗 , 我们常见的爱情诗都是以一方的角度去写对另一方的感情 , 也许是深情 , 也许是委屈 。 但《静女》这首诗从男子的角度写出了女子对他的深情 , 同时又从这个角度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浓浓爱意 。 作者只写了三个爱情片段 , 却给我们演绎了一段充满快乐与活力的爱情 。 什么样的爱情最迷人?我想他们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
诗经《静女》:短短四十九个字,无一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文章图片
静女不“静”
全诗一共三章 , 分别写了男子赴约、两人会面和约会三个片段 , 短短四十九个字 , 无一爱字 , 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 首章是写男子准时去赴约 。 首句“静女其姝”以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 , “姝”和“娈”都是形容女子长得好看 , 这里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位姑娘是一个性格文静 , 容貌美丽的姑娘 。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静女”之“静”有很多解释 , 诸家说法不一 , 均无定论 。 主要有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 。 其一 , 以《毛传》为宗 , 指品德美好 , 他们认为女德贞静 , “静女”即“淑女” , 就是指善良的女子;其二 , 以朱熹为代表 , 指性情闲雅 , 王力认为“静”是闲雅安详的意思;其三 , 以熊焰先生为代表 , 指容貌美丽 , 因为“静”通“靓” , 所以“静女”即“靓女” 。
诗经《静女》:短短四十九个字,无一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文章图片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在与男子相约以后 , 先到的并不是男子 , 而是本应娇憨之态的女子 。 “爱”通“薆” , 遮蔽、隐藏 , 好不容易心心念念的恋人来了 , 可她却偷偷把自己藏起来了 。 可见这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姑娘 , 要说她是一个性情闲雅、文静安详的大家闺秀 , 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 从“姝”“娈”二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子对这位女子的倾慕与赞美之情 , 这是多么美丽的女子呀 。 当他到了却不见女子的身影时 , “搔首踟蹰” , 他急不可耐地望着 , 焦灼不安 , 你到底去哪了呀 。 由此可见这位男子是非常在意这位女子的 , 自古“情人眼里出西施” , 所以要说这位女子有着花容月貌 , 也是难以下定论的 。
诗经《静女》:短短四十九个字,无一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文章图片
礼轻情意重
第二章写他们见面之后的场景 。 在我们的传统的爱情观里 , 男方应该主动大胆 , 女方应该含蓄被动一点 , 但在这首诗中 ,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女方对爱情大胆的追求 。 无论是约会比男子先到 , 还是主动给男子送定情信物上面 , 都可以体现这是一位反传统、勇于表达自己爱意的姑娘 。 这位贤淑的女子给这位男子送了一支“彤管” , “彤管”究竟为何物?对此 , 历来颇有争论 , 以下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见解:
其一 , 赤管笔说 , 他们认为这是女吏所用的记功书过的书写工具;其二 , 赤管乐器说 , 他们认为是红色的乐器 , 类似于箫;其三 , 赤针管说 , 周代女子赠以针筒以表定情之意 , 郭若沫在翻译的时候也将其翻译成“鲜红的针筒”;其四 , 赤管草说 , 闻一多认为是一种红色的茅草 , 就是下文的“荑” 。
诗经《静女》:短短四十九个字,无一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是爱
文章图片
但不管“彤管”是为何物 ,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女子对男子浓浓的爱意 , 而男子的回答也是风趣幽默 。 “彤管有炜” , 或许这彤管本身有色泽 , 又或许是因为是女子所赠 , 所以更加熠熠生辉 。 “说怿女美”一语双关 , 男子借以表达自己的深切爱意 , 既夸了彤管是多么光彩美丽 , 我是多么喜爱 , 又夸了女子是多么美丽 , 我是多么喜欢你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