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打多少个“哈哈哈哈”才能表示开心……?
最近 , 大家是否发现一个新现象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我们与人对话 , 语句从“好棒”“哈哈”“还可以”逐渐演变为“哈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再到“绝绝子”“人间理想” 。 没错 ,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我们的生活逐渐被这些表示高度夸赞的网络流行语“霸屏”了 。 如今逢人聊天 , “夸赞流行词+感叹号”甚至成为了对话的标配 , 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激烈 。
小楠
在图书馆打伞 , 哈哈哈哈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
文章图片
完这两组截图 , 你是否会疑惑:我的朋友圈会自己跑出来发图片啦?这不就是我吗?
甚至在微信搜索聊天“哈哈哈哈哈哈” , 显示出来的聊天记录数不胜数 。
文章图片
回想起来 , 以前的“帅哥”“美女”是形容颜值高的人 , 现在只能表示性别;以前的“哈哈”是大笑 , 现在三哈是敷衍 , 五哈是标配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有诚意;以前评价某个东西好就是“好用” , 现在得用“绝了”“绝绝子”;以前的“爱”和“死”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神圣严肃的词 , 现在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
“
然 , 我觉得平时聊天用那些词语很夸张 , 但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我的热情和真诚 , 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我没有在敷衍她 。
这是00后大橙在接受采访时所回答的话语 。
这些现象从也侧面表明 , 随着词语的滥用与词意的泛化 , 我们已然进入一个“语言通货膨胀”时代 。 那么 ,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以及背后的发展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
什
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 , 李安宅说道:“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 ,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制币与其背后财富的不匹配而生的通胀 , 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 , 就是语言的通胀 。 ”
【我到底要打多少个“哈哈哈哈”才能表示开心……?】也就是说 , 若某个词语被随意、频繁地使用 , 该词语的词义将被弱化 。 此时 , 该词语所能表达的情感也将被弱化 , 导致情感表达的不到位 , 这便是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 。 从称呼称谓到情绪情感 , 我们都在亲身经历和强化语言的通货膨胀 。 举两个例子:
本是用来表达亲昵的“亲”“宝贝”等字词 , 现在却成了跟陌生人打招呼时用的口头禅 。
“炮轰”等词原本是表达在战争中用大炮轰击敌人 , 现在却成为了针对某人某事进行彻底地语言或书面的控诉、攻击 。
还有一些通货膨胀语言 , 原本只是商家为了营销效果故意“夸张”了一些词语 , 现在居然成了很多年轻人日常的表达方式 , 动不动就“怒怼”“互撕”“绝了”“笑死”张口就来 。
通
也
透过现象看本质 , 语言通胀与年轻人趋向贫瘠的语言脱不了干系 。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 ,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 就拿流行语“绝绝子”来说 , 其实我们的汉语词库有大量表达赞美的词语:叹为观止、赞不绝口、才思敏捷、美轮美奂....可是话到嘴边却只有一句“绝绝子” 。
深究其因会发现 , 在当代快节奏的信息社会 , 视频类内容逐渐成为主流 , 随着各种流行语与梗“占据”网络 , 人们使用文字的场景越来越少 , 甚至无需思考 , 只需要毫不费力地观看就能够理解图像 。 长期以往 , 当我们需要进行创作或者表达时 , 大脑只会在第一时间提取流行语 , 不再进行语言组织过程 , 我们的语言系统也就此慢慢地萎缩直至消亡 。
- 洛阳无腿小伙迎娶重庆姑娘 新娘:不要房不要车不要彩礼
-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蕾 “知了|让他们体会我小时候的快乐,杭州爸爸带着两娃抓了200多只知了,后来还……
- 神评论:200万吧,毕竟是超萌的老婆,我也不认识超萌。
-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一图读懂|关于霍乱,我们可以了解的几件事
- 20张搞笑图片,笑的我一晚上没睡着
- 梦华录:盼儿把花一扔去干架的架势太猛了!顾千帆:我拉都没拉住
- 本文转自:贵阳网早上高考结束后|考完出来找不到预订酒店 热心的哥:同学不要急,我送你去
-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借宿|那个年代,我们在邻居家借宿
- 本文转自:劳动报摘要:妈妈因服装店生意不好发愁|妈妈因服装店生意不好发愁,3岁儿子自告奋勇出去招揽生意,不一会儿一屋人就满了
- 谁都有倒霉的时候,坦克也不例外,请不要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