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喜剧团综,新业态在崛起?( 三 )


虽然是“人保戏”,
但舞台要求更严苛
现在看起来,喜剧与团综联手红红火火,但这是不是短暂的狂欢?
从以前的综艺节目走势来看,结论并不太乐观 。“每个综艺节目都会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况,就算是曾经大火的《歌手》系列,基本把圈里能请的大咖都请来了,最后也无可奈何宣布停拍 。”北京的娱评人钟楠对采访人员说 。
即使是喜剧自身的爆款,也不乏走麦城的先例——曾经的“王炸”,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曾开创了喜剧人竞演的综艺形式 。但接连几季做下来,综艺录制局限于演播室场景,形态已经严重老化,参与明星的咖位不断降低,收视口碑崩塌,豆瓣评分只有3.4 。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打造了《欢乐喜剧人》《跨界喜剧王》的阿苏,在制作《象牙山爱逗团》时颇费苦心 。为了更好地破圈传播,他想把“喜剧+”发挥到极致,将节目定位为“喜剧人城市旅游真人秀”,打破地域限制,让东北的喜剧人辗转南方多个城市,寻找东北喜剧与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碰撞 。然而,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对此并不买账:“游戏+任务”与东北笑星显得“不搭”,复杂得让人听不懂更不招笑;节目有“为了让你笑,故意胳肢你”之嫌,鲜少体现专业的二人转或是小品文化,失掉了东北二人转“天团”最大的特色 。
因此,对于喜剧团综,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娱乐性”与“专业性”二者如何平衡 。毕竟,喜剧团队从剧场走来,本就是靠业务能力和内容闯出名堂,如果只在节目中插科打诨、游戏打闹,满足于抓取流量,把“立身之本”弄丢了,得不偿失 。
所以,能否保持对剧场的坚守,是新业态能否真正支撑住的关键 。这一点,郭德纲多次在采访中提及,一个普通的代言就足够抵得上小剧场一年的收入,但仍然不能离开剧场 。因为剧场对于锻炼队伍很重要,所有的大演员都是从小剧场出来的 。
“这类艺术形态显然不是‘戏保人’,而是‘人保戏’ 。但这不表明,观众或者粉丝对节目质量没有要求,反而是对艺人舞台上的能耐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最起码,要让观众看到团队成员有趣灵魂碰撞出的火花和台下幕后鲜有人知的行业百态 。”钟楠认为 。
文化产业中的流量和内容都是双刃剑,从业者需要掌握好追求流量与追求内容质量之间的平衡 。对于喜剧团体来说,即使积极尝试互联网思维下的全新经营模式,仍得做好线上线下联动,坚持内容至上的创作原则 。也就是说,甭管这风筝放出去多远、多久,那根“线”,还得拴在剧场里,得由观众牵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