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了文科,这辈子就没救了吗?( 三 )


选了文科,这辈子就没救了吗?
文章图片
诗和远方都没办法被量化 , 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 /《死亡诗社》剧照
如果看不见20年、30年、50年的长时段里文科能够发挥的价值创新的作用 , 那无疑是短视的 。
吉见俊哉举了日本的walkman(随身听)和美国生产的iPod和iPhone的例子 , 他认为日本在随身听的生产上虽然已经近乎完美 , 甚至还在不断进步 , 却无法和后来崛起的iPhone抗衡 , 原因便是苹果革新了理念 , 将人和电脑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整合 , 完成了行业价值的转换 。
“价值转换意味着概念框架自身发生变化 , 与在给定的框架内制造出优秀产品的行为属于截然不同的层面” 。
单纯靠理工科 , 是无法创造出价值转换的 。 但更遗憾的是 , 这种价值转换在短时间内是被视为无用的东西 。
文科的危机是大学教育的危机
但我们所说的“文科危机” , 也并不能都怪罪于政策制定者或者大众的“短视” , 也应该思考到大学制度在当下的变化 。
更为直接地说 , “文科危机”事实上是大学的危机 。
相比前文里吉见俊哉不客气地说大学专业是“陈列在柜台上供人选择的食品” , 托马斯·M.尼克尔斯在《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则更为直接地指出了现代大学的弊端:
“当今的大学不再把学生当作学生对待 , 而是给予客户的待遇 。 甫出高中校门的年轻人 , 尚未养成自律这个在追求高等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习惯 。 到了大学 , 受到物质和理智上的双重诱惑 , 学习上的一些坏毛病不断强化 。 ……大学教育的商品化 , 不仅严重损坏了学历的价值 , 也摧毁了大学在普通美国人心中的意义 。 ”
选了文科,这辈子就没救了吗?
文章图片
《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汤姆·尼科尔斯著 , 舒琦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社 , 2019-3-20
不仅仅在美国和日本 , 在世界范围内 , 大学学历的含金量不断地下降 , 而社交网络也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 比如#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屡次登上热搜 , 也说明了在碎片化的时代下 , 专家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 , 它有可能伤害到全社会对教育机构的信任 。 而这一观念造成的恶性循环 , 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智主义的兴起 。
另一个应当关注的大学危机 , 是“博雅教育”变成“小资教育”的危机 。
近两年 , 在意识到人文学科危机之后 , 越来越多学校开始了“博雅教育” , 但北大教授苏力就提醒 , 要防止“博雅教育”变成“小资教育” 。 这种教育如果只强调仁爱、人道或者只突出温情和善良 , 而忘记人性的复杂性 , 那也是极为危险的 。
选了文科,这辈子就没救了吗?
文章图片
让文科发挥更大的价值 , 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死亡诗社》剧照
那么 ,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危机?
借由《“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一书 , 我们可以看到文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 它有用 , 且是在长时段内能够发挥大作用 。 但是 , 因为大众观念、大学制度、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 它日益被边缘化 , 边缘化的后果即是它变得越发“廉价” , 并且越发“无用” 。
吉见俊哉给出的针对日本大学弊病的方案是长远地看待教育 。
培养多样化、复杂化、流动化的社会里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年轻人 。
提倡终身教育 , 或许第一次进入大学可以学“功利性”强的学科 , 比如法学、理工科等 , 而之后再次进入大学深造 , 可以学习人文社科 。 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时间差 , 可以让文科发挥更大的价值 , 对理工科学习者也更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