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中国将有自己的火星无人机了 中科院耗时两年已完成样机验收( 二 )
也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大气层内完成动力飞行的“莱特兄弟时刻” 。
文章图片
1.8kg的它垂直上升约3米后坚持了约40秒,完成首飞 。
而中科院的这个无人机飞行高度初步定位在5~10米,一次可以飞3分钟,1分钟能飞300米左右,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从火星车获得电力 。
除了功率与通信限制之外,火星大气稀薄,密度仅为地球的1% 。
所以在火星上放飞无人机极具挑战,在此环境下首先就必须产生足够的升力才能让它飞起来 。
由于目前火星上还不可能建跑道,那飞行器就只能抛弃固定翼选择直升机形式 。
而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在保证同等升力的情况下,桨盘直径大、结构不够紧凑,不利于搭载运输;
采用多旋翼式无人机呢,体积势必会很大;
只有共轴双旋翼无人机能在最小的轮廓尺寸下具有最大的桨盘面积,有利于在稀薄大气中获取足够的升力 。
因此,团队成员最终选择了共轴双旋翼的技术路线,也就是前面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
未来还要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已通过验收的该项目被评价为“为我国后续火星探测提供可能手段” 。
但卞春江表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比如后续团队将重点围绕无人机在火星极低温度、阵风沙尘等复杂环境下长期生存的问题,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与验证工作 。
另外正式开发完成后,如何测试也是一个问题:国内还没有能同时满足低温、低压、大尺寸环境的试验舱 。
他们也要想办法争取新支持 。
而未来5~6年将是研究的窗口期,卞春江表示:
我们希望能够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让无人机搭载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登上火星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