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虫奇闻|出差90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顺利回家!怎样着陆?如何找到返回舱( 二 )
首先 , 航天员在分离撤离阶段将仔细检查飞船上的各种设备 , 进行舱内物品及实验数据的整理和下传 , 完成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通道的泄压工作 , 按顺序穿着舱内压力服进入神舟12号 , 关闭神舟12号返回舱的舱门 , 最后进行分离 。
减速离轨阶段在第二阶段 , 神舟12号返回舱将进入减速离轨阶段 , 飞船将两次调整角度及姿势完成减速 , 逐步由空间站轨道进入返回预设轨道阶段 , 最终完成自动离轨 。
在第一次调整姿势时 , 将水平调整为直角角度 。 转动90度左右 。 由轨道舱位置在前 , 返回舱中间、推进舱在后方的姿势转变为横向航行姿势 。
随后GNC控制返回推进舱绕偏航轴逆时针旋转90度 , 逐渐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形态 , 完成第二次调整姿势 。
最后完成减速变轨任务 , 飞船推进器点火后产生左右 , 逐渐使运行速度减慢 , 脱离空间站轨道 , 从而进入返回预设轨道 , 此时飞船仍在距地400千米处 。
惯性自由下降阶段当飞船离开空间站运行轨道之后 , 进入大气层之前 , 将进入惯性滑行阶段 。 这个时候由于阻力较小 , 所以飞船处于惯性自由下降的状态 。 当飞船降落为150千米左右的高度时 , 飞船将开始完成推进舱和返回舱的分离 。
分离完成之后 , 地面指挥中心将有一段时间无法介绍到图像信号 , 这因为飞船上的图像是通过推进舱天线返回到地球的 , 所以推进舱分离之后 , 飞船图像信号也会中断 , 直到地面指挥中心的信号捕捉设备重新捕捉到飞船后 , 才会再次显现飞船图像 。
另外这次三名航天员将在返回舱的姿势较为特殊 , 他们会以后背在前的姿势固定在返回舱内 , 由此来保护航天员头部、颈部和背部 , 使之完美与返回舱贴合 , 这也是一次创新 。
飞船进入浓密大气层阶段飞船在这个阶段会进入比较浓密的大气层 , 与此同时 , 着陆工作也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 , 此时返回舱距离地面大约为80千米左右 , 在这个阶段也是航天员最为危险的阶段 , 返回舱会不断地与空气摩擦 , 返回舱表面温度急剧增加 , 犹如火流星一般 。
越接近地面时 , 空气的密度就越大 , 阻力越大 , 返回舱的表面将形成高温等离子层 , 这时电磁波将对信号产生屏障 , 指挥中心将无法接收返回舱信息 , 进入“黑障区” 。
着陆阶段在距离10千米时 , 返回舱将打开降落伞 , 这时称之为着陆阶段 。 返回舱将弹掉主伞舱盖 , 瞬间放出引导伞及减速伞 , 随即启动主舱天线接收信号 。 这时返回舱将以每秒0.3千米的速度匀速下降 。
随后 , 返回舱将抛掉防热大底 , 在距离地面2米至10米时 , 向地面指挥中心发射信号 。 当安全着陆后 , 闪光灯、着陆搜寻信标设备和国际救援示位标将启动工作 , 给出坐标 , 等待地面人员赶来 。
着陆场的作用返回舱着陆最主要的关键点就是要降低速度 , 减缓冲击 , 缓慢下降 ,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 这也是我国载人飞船安全着落的核心所在 。
这次东风着陆场首次迎接三名航天员的归来 , 其实着陆场的作用非常重要 , 主要起到搜寻返回舱、救援航天员、回收返回舱等作用 , 还要负责完成监控着陆地区的气象保障任务 , 着陆场的各个工作人员及设备对回收返回舱及搜寻航天员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
地面指挥中心如何快速找到返回舱东风着陆场地形复杂 , 共包括沙漠、戈壁等七种地形 , 要第一时间搜寻到返回舱并不是容易的事 。 为何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搜寻工作如此准确和快速呢?
- 科学探索|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昆虫咬合力传感器系统
- 科学探索|科学家们创造了能够杀死癌细胞的蠕虫
- 科学探索|研究认为昆虫具有体验疼痛的能力 并提出有关道德农业的问题
- 科学探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蠕虫可以快速分解塑料
- 科学探索|科学家找到植物抗虫系统开关 并且尝试让其在高温下工作
- 科学探索|[视频]MIT研发机器萤火虫:能飞还能发光
- 科学探索|科学家认为在我们脸上交配的微型螨虫可能很快就会与人类融为一体
- 科学探索|日本大力推广昆虫食品:蟋蟀制品比牛肉更实惠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啃食塑料垃圾的“超级蠕虫”
- 科学探索|猫咪对猫薄荷“上头”与驱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