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潘建伟:我国量子科技要在更多领域走进世界前列,需要这样发力
中科院院士、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潘建伟日前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上海量子中心成立两年来 , 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摸索出了一套凝聚量子科研力量高效合作的方式 , 让科研人员之间能够更加紧密、高效地进行协同创新 , 更好地推进我国量子科技的发展 。
文章图片
“量子科技发展关乎国家战略 , 心怀‘国之大者’ , 唯有不断突破创新 , 要努力探索更加灵活高效、资源集约化的协同创新之路 , 使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
现代科学 , 尤其是量子科技的前沿探索 , 其实是理论、实验、工程、应用等多个部分、环节 , 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不断推进的 。潘建伟认为 , 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投入巨大 , 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 为能将国家对量子科研的投入用在刀刃上 , 通过协同机制 , 实现资源集约化使用 , 确保量子科研力量强强联合 , 才能使科研效率更高 , 最大限度发挥各自所长 , 从而推动我国量子科技在更多领域走进并保持在世界前沿 。
然而 , 在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 , 要真正做到强强联合、协同创新 , 并非易事 。凡事都有规则 , 这是量子中心“全国聚力”的基本原则 。每个加入量子中心的科学家 , 都能较为清晰地了解科研过程中有关分工、成果发布、专利报奖等一系列问题的约定 。“大家按照约定来 , 就不会影响各自积极性 。”潘建伟举例说 , 在最近两年我国量子科技的一些代表性工作中 , 比如“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 以及千公里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 , 都有量子中心的参与 。
集聚海内外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 , 是量子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潘建伟表示 , 量子中心在科研组织上的原则是最优、最简、互补 , 因此在引进人才团队时非常注重质量 。
从数量上看 , 这两年量子中心队伍规模扩容并不显著 , 但目前加盟的十几位年轻科学家的确非常优秀 。比如 , 85 后教授徐飞虎就是量子成像方面的专家 , 曾入选《麻省理工评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加盟中心后 , 他将量子通信方面的技术应用到单光子成像上 , 最新一项成果可在气候条件不佳的状况下 , 从崇明岛看到 40 多千米外的东方明珠塔 , 这是以前无法实现的 。
【科学探索|潘建伟:我国量子科技要在更多领域走进世界前列,需要这样发力】潘建伟坦言 , 从全球来看 , 量子科技人才都十分紧俏 , 因此中心面临的人才培养压力也非常大 。“我们正在与中科大和中科院在沪相关研究所合作共建未来技术学院(上海) , 培养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量子科技相关人才 , 不仅满足中心科研一线的人才需求 , 同时也向全国的量子科研和产业输送人才 , 形成集群优势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