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自然界中存在奇点吗?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自然厌恶真空” 。因此,他推测自然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真空 。他给出的模型用一种无法衡量的物质——以太——来填充空间,从而解释了这种缺失 。现在,研究物理学的学生和科学家都知道,物理学讨厌奇点 。当我们发现奇点时,通常意味着我们用来描述物理系统或现象的模型都失效了——奇点发生了某些事情,但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奇点?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开启了物理学上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物理学的每一个奇点背后,都隐藏着一扇秘密之门,通向全新的自然世界 。
文章图片
对奇点又爱又恨
物理是建模的艺术 。我们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复杂的自然系统,比如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这还是比较简单的模型 。简而言之,这些方程描述了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的函数如何随时间变化 。以行星轨道为例,这些方程描述了它们如何沿着各自的轨道在空间中运动 。
作为一个术语,人们会在许多情境中使用“奇点”,包括在数学中 。这个词也出现在有关人工智能的猜测中,比如用来形容机器将比人类更智能的那一天 。这些语境中的“奇点”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 。但现在,让我们继续了解物理学和数学中的奇点 。
物理学家们对奇点又爱又恨 。一方面,奇点标志着一个理论或描述这个理论的数学模型的崩溃 。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是通往新发现的大门 。
也许物理学中最著名的奇点与引力有关 。在牛顿物理学中,由质量为M,半径为R的物体引起的重力加速度g = GM/R^2,其中G为重力常数(即万有引力常数,是一个可测量的数值,用来设定引力的强度) 。现在,让我们考虑物体半径R减小而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 。当R变小,重力加速度g变大 。在极限情况中(我们喜欢在物理和数学中说“极限”),当R趋近于0时,加速度g就趋近于无穷 。于是,一个奇点出现了 。
什么时候球不是球?
这就是数学所描述的奇点,这个点在数学上没有定义,其性质趋向于无限 。但在物理学中,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吗?事情从这里就变得有趣起来 。
快速的回答是:不会 。首先,质量在空间中占有体积 。如果持续将质量压缩到不断变小的体积中,质量会去哪里?你需要新的物理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
经典牛顿物理学不能处理极短距离下的物理问题 。你需要在模型中加入量子力学 。因此,当你把质量压缩到更小的体积时,量子效应将有助于描述正在发生的一切 。
首先,你需要知道物质本身并不是坚不可摧的物体,它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当一个球逐渐变小,最终小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时,它就不再是一个球了 。它是根据量子力学定律相互叠加的原子云的集合,此时物体是“球”的概念不再有任何意义 。
如果能把原子云压缩成越来越小的体积,那又会怎样?这时就需要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提到的各种效应,比如一个质量会导致其周围的空间扭曲 。这时,不仅“球”的概念早已消失,就连它周围的空间也扭曲了 。事实上,当假想的球的半径达到一个临界值,即R = GM/c^2(c为光速)时,这个球就变成了黑洞 。
现在,麻烦来了 。这个黑洞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事件视界,其半径便是我们刚刚计算出来的临界值,即史瓦西半径 。在这个范围内无论发生什么,在外面的我们都是看不到的 。如果你选择进入事件视界,那你就永远不可能出来讲述自己的体验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打趣的那样,“自然喜欢隐匿自身” 。黑洞就是终极的隐匿之处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IT|研究:“自我加强型疫苗”可将多种药物剂量装入一针中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