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章鱼可以算得上孤独的生命之一 , 它们出生之后注定需要独自面对险恶的环境 。首先 , 雌性章鱼在产卵后就会逐渐停止进食并且发生自残行为 , 它们会自行剥脱皮肤 , 咬掉触手的尖端 。等小章鱼出生后 , 它的母亲早已经死去 。而不知踪影的父亲在完成交配后的数月里也会死亡 。
因此 , 小蝌蚪找妈妈的剧情是基本不可能出现在章鱼中的 。

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文章图片

▲章鱼这种特殊的生殖后行为一直让科学家痴迷(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 credit:Tom Kleindinst ,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章鱼这种生殖后的“自杀式”惊人行为一直也让许多生物学家痴迷 。最初 , 研究人员推测交配过程会触发章鱼体内的自毁机制 。当然 , 这一切都是推测 。
最近 , 在假设提出数十年后 , 一些科学家终于找到了部分自毁机制的证据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 , 章鱼在交配时一些胆固醇相关的信号通路会发生改变 , 并且会影响各种激素的水平 。

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文章图片

胆固醇本身就是饮食中的重要部分 , 它在许多细胞功能中都会涉及到 , 从细胞膜的韧性到应激激素的产生都离不开胆固醇的参与 。
但是 , 胆固醇的前体水平过高是具备细胞毒性的 , 因此胆固醇代谢过于活跃也会造成严重的发育和行为问题 , 比如重复性自残或者喂养障碍 。这似乎和雌性章鱼产卵后的行为非常类似 。

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文章图片

带着这一疑问 , 芝加哥大学分子生物学家 Z 。Yan Wang博士开始决定寻找可能相关的胆固醇机制 。
这里得提一下章鱼中一个被称作视腺的特殊器官 , 它在1977年被发现 , 后续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腺的功能有些类似人类的垂体 , 并且能够影响章鱼的性发育和衰老过程 。
如果将视腺在交配前从雌性章鱼体内取出 , 那么它们在产卵后还能生存数个月 。这说明视腺的存在很可能影响了交配之后的行为 。

科学探索|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文章图片

作者此前就发现当章鱼濒临死亡时 , 控制性激素、胆固醇代谢的基因活跃度要更高 。于是他们在章鱼交配前后分别取下了视腺进行精细分析 , 结果一比较就发现 , 一旦交配行为发生 , 视腺就会开始大量分泌性激素和胆固醇前体 , 以及类胰岛素激素 。
光胆固醇前体的伤害已经足够大了 , 而三种分子组合起来更有助于启动一连串的死亡信号 。随着视腺不断分泌三种分子 , 章鱼接收到的自毁信号也持续加强 , 最终达到阈值后就开始选择自我了结 。
尽管科学家已经知道视腺与章鱼的性激素分泌有关 , 但是其他两种分子以及视腺与自杀行为的联系还是第一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
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 Clifton Ragsdale表示:“章鱼似乎在死前就已经不正常了 , 它们经历的这些过程导致了这一结果 。”可能中间还有其他的生物通路 , 但是现在已经可以肯定胆固醇和相关的衍生分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