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地球外核在生锈吗?

美国亚利桑那州纪念碑谷的猫头鹰岩 。该岩石的红色来自于氧化铁矿物 。最近的实验表明 , 铁氧化物也可能在地球表面之下形成 , 甚至深达地核与下地幔的交界处 。当俯冲带携带着含水矿物深入到地幔深处时 , 可能就会“锈蚀”地球的铁质外核 , 形成巨大的氧气汇 。之后 , 这些氧气就会回到大气层中 。
地球表面的铁 , 无论是简单的钉子还是坚固的大梁 , 当暴露在潮湿空气或含氧的水中时 , 就会逐渐发生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的红褐色产物就是铁锈 , 可以由各种形式的含水氧化铁和氧化铁氢氧化物组成 。在美国西南部的干旱气候区 , 以及其他许多地方发现的红色岩石都属于同一种氧化铁矿物——赤铁矿;而在潮湿的环境中 , 像赤铁矿这样的铁矿石会风化成铁的碱式氧化物——针铁矿(FeOOH) 。在地球深处 , 确切地说 , 在地球表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 大量的熔融铁组成了地球的外核 。那么 , 外核也会生锈吗?
最近 ,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 , 当铁在接近100万大气压(类似地幔深处)的压力下与水分——以水或含氢氧基矿物的形式——相遇时 , 会形成过氧化铁或高压形式的氧化铁-氢氧化铁 , 结构与黄铁矿相同(称为黄铁矿型FeOOH) 。换句话说 , 这些实验中的氧化反应确实会形成高压铁锈 。
如果铁锈确实存在于外核与地幔的交界处(地核-地幔边界 , 简称CMB , 又称古登堡界面) , 那科学家们或许有必要更新他们对地球内部及其历史的看法 。这些铁锈可以揭示下地幔的深水循环和超低速区(ULVZs)的神秘起源 。超低速区是位于地球流体核心上方一层小而薄(不超过50千米)的区域 , 地震波速在此显著降低 。这些铁锈或许还可以解释大氧化事件(GOE)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 , 前者标志着地球富氧大气层的开始 , 大约发生在25亿到23亿年前;后者发生在10亿到5.4亿年前 , 使大气中的自由氧达到现在的水平 。
但是 , 我们如何知道古登堡界面是否已经生锈了呢?

科学探索|地球外核在生锈吗?
文章图片

地球表面的红色岩石主要来自于氧化的赤铁矿和针铁矿 。在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下的地核-地幔边界(古登堡界面)可能存在的铁锈沉积物 , 可能由具有黄铁矿样结构的氧化铁-氢氧化铁矿物组成 。这种铁锈物质可以解释地震数据中发现的超低速区(ULVZ) 。超低速区的检测阈值反映了当前地震断面扫描的分辨率 。

地核-地幔交界的地震特征
尽管目前还无法在古登堡界面下开采矿物 , 但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如果地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锈 , 那么在古登堡界面上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层铁锈 , 能够显示出某些地震特征 。
实验室研究表明 , 地核的氧化铁-氢氧化铁锈(即FeOOHx , 其中x是0 到1的数值)可能导致穿过它的地震横波(Vs)和纵波(Vp)速度显著降低 , 就像超低速区的岩石(或部分熔融) 。事实上 , 与初步参考地球模型中作为深度函数的平均地震波速度相比 , 地核铁锈可以使横波和纵波速度分别降低44%和23% 。如果地核铁锈堆积的厚度超过3到5千米 , 巨大的地震波降速将使其在地震层析成像中被识别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