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数学家丘成桐已从哈佛退休 全职任教清华( 二 )


更重要的是,卡拉比-丘定理不仅影响了几十年来微分几何的发展,也为物理学的超弦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沿着丘成桐开创的方向获得杰出成就的数学家至少有5位,他们都获得了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 。
在杨乐看来,虽然丘成桐是一个数学天才,但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和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息息相关 。
“努力是有代价的,也会带来很好的收获 。”用丘成桐自己的话说,“学问没有做完以前很痛苦,整个证明过程很慢,验证再验证,十次有九次是有问题的,成功的时候也担心有错 。”
丘成桐的学生、中科院院士李骏曾在丘成桐的宿舍里见过,“堆了很厚的文章,他的勤奋,我们做学生的实在很难赶得上 。”
矢志不渝推动中国数学发展
1979年,受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的邀请,丘成桐第一次回国作学术访问 。此后每年,丘成桐都会在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访问数月,专注中国数学的发展 。
“中国要成为数学强国,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丘成桐多次强调 。
40年来,他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高校创建数学研究中心,筹建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培养青年英才,担任主任不取分文薪酬 。
1996年,丘成桐推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建立,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运行,形成了一个顶尖的代数算数几何研究团队 。
1998年,他发起并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评选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奖”,邀请国际知名数学家担任评委,发掘数学新星 。
此外,为激励年轻学者的数学热情,他组织了面向杰出学生的“ICCM毕业论文奖”(原新世界数学奖);面向大学生,内容较接近美国名校研究生数学资格考试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以及引导他们开始走上研究之路的“丘成桐中学数学竞赛” 。
做这些,他就是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做有影响力的工作”“为学问而做学问,即使诺贝尔奖或是菲尔兹奖,也都不应该是学者的终极目标” 。
丘成桐常年在北京与美国之间奔波 。过去由于没有直航,要飞20多小时,他常常是前一天晚上11点多下飞机到宾馆,第二天很早起床正常安排学术活动,一直到深夜才返回休息 。
在学生和好友眼中,“他不但没有表现出疲劳的状态,反而永远充满能量 。”
丘成桐的爱国情怀溶于血脉和思想之中 。
他出生在广东汕头,战乱中随家人南迁至香港,又受殖民者统治 。父亲每时每刻都想给祖国做些事,他深受影响 。
14岁时,父亲突然辞世,母亲带着子女艰难求生时,得到了诸多乡里邻居和父辈朋友的帮助,他始终心怀感恩 。
“廉颇老矣丹心在,愿请长缨助战鏖 。”丘成桐说,“19世纪是欧洲的数学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数学世纪,近年来,华人数学有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必定是中国的数学世纪,北京将是华人数学中心 。”
【人物|数学家丘成桐已从哈佛退休 全职任教清华】排版 | 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