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漫长式宿醉、衰老得更快……航天员返回后要面对哪些挑战?
在太空已经执行近6个月任务的神舟十三号即将回家,在经历390公里的飞行,突破种种障碍平安落地后,实际上我们的宇航员面对的挑战并没有结束 。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将航天员抬出 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照片
短时间出现力量缺乏平衡性失调
返回舱落地后,地面搜救人员会很快就能赶到现场,协助航天员打开舱门,并迎接他们出舱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地面搜救人员抬着航天员出舱的场景,这是因为航天员刚着陆的48个小时之内,会出现直立不耐症,他们在太空都是以漂浮的方式运动,而在地面受到地球引力之后无法漂浮起来,短时间会出现力量缺乏和平衡性失调的状况 。
另外还可能伴随着头晕眼花,甚至恶心眩晕的症状,在航天学领域里,一般将这个称为“漫长式宿醉”,当然现场医护人员也会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没有多大问题之后,将会有专门工作人员护送航天员前往隔离点 。
回到地球进行必要的医学隔离
航天员回到地球之后,不能马上和亲朋好友团聚,而是要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从太空回来的航天员为什么要隔离?
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透露,为航天员提供为期两周的隔离期,并不是担心他们会带回太空病毒,而是因为长期的太空生活会降低航天员的身体免疫力 。
地球上无足轻重的病菌都可能导致航天员患上一场严重的感冒或其他疾病,为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考虑,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隔离,不让他们接触到外界的病菌,出发前进行隔离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
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真空缺氧的太空环境为何会降低航天员的抵抗力?因为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可能会比我们衰老得更快,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主要体现在:肌肉萎缩,视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部分骨骼流失和血管老化等几个方面 。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生活,航天员几乎都呈现出漂浮的状态,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肌肉参与运动,也不需要维持拉伸状态,久而久之,这些肌肉根据用尽废退的原则便会变小 。
通常来说,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的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便会失去将近20%的肌肉,当然如果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中进行锻炼则能够减缓这种缩减速度 。另外,长期的太空生活也会导致航天员出现骨骼流失的症状,通常我们通过肌肉运动会给骨骼增加压力,这就会促进骨骼组织的生长,但在太空中,肌肉发挥实际作用的可能性不大,因而骨骼承受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少 。
据科学研究发现,航天员每在太空待上一个月的时间,体内就将会流失约1.5%的骨组织,而在地面上,老年人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才会流失同样多的骨组织 。
【科学探索|漫长式宿醉、衰老得更快……航天员返回后要面对哪些挑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中进行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骨骼流失和肌肉萎缩 。
再者,就是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没有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可能会接触更多的太空辐射,既包括太阳辐射,也包括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虽然航天员一般都生活空间站中,但这些辐射在和空间站铝制外壁碰撞时也会产生次级粒子,进入空间站中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害 。
还有就是,太空环境也会对航天员的血管造成破坏,使动脉出现硬化症状,之前看过某权威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对航天员动脉硬化有过专门研究:若在太空呆上6个月时间,其动脉硬化程度将会相当于地面的10~20年,但幸运的是,这种不好的情况在航天员回到地球之后可能会有所逆转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