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仿生视网膜:KAUST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电容式柔性光感器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一支研究团队,刚刚在《光:科学与应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如何用钙钛矿材料来打造一种人造视网膜 。其特点是能够以与人眼类似的方式来检测光,且测试设备甚至能够用于识别手写数字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1:哺乳动物视网膜的视杆细胞
据悉,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眼睛,都依赖于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来工作(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会吸收传入的光子,并向大脑发送电信号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2:柔性电容式感光器(CPRs)示意图
在这项新研究中,KAUST 研究人员就致力于在人造设备中模拟该过程,但需要用到一种光吸收效率极高关键材料,比如被新一代光伏面板寄予厚望的钙钛矿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3:CPRs 的响应,呈现出了与频率之间的非相关性 。
钙钛矿纳米晶体被嵌入到了聚合物上,然后该层又被夹在两个电极之间 —— 底部是铝、顶部是氧化铟锡 。上部电极被蚀刻,以允许光线通过钙钛矿层,从而形成所需的感光器阵列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4:CPR 在不同强度 LED 照射下的瞬态响应(10kHz 测量),呈现可调谐与可重复性 。
【科学探索|仿生视网膜:KAUST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电容式柔性光感器】在聚酰亚胺基板上制成传感器后,可让设备弯曲称所需的任何形状(此处选择了类似人类视网膜的形状) 。而后为了处理光输入,感光器阵列又被连接到了一个 CMOS 传感器和具有百个输出神经元的神经网络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5:CPR 波长相关特性与可靠性
在 4 x 4 阵列的测试中,研究人员用各种颜色的 LED 灯来照射它 。结果发现其具有与人眼非常相似的光学响应,对绿光尤为敏感 。在另一项测试中,该系统甚至达成了 72% 的手写数字识别率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6:CPR 的工作机制与记忆效应研究
稳定性方面,这套人造视网膜传感器系统也相当出色 。即使经过了 129 周,其对光的响应也没有任何变化 。遗憾的是,尽管受生物学灵感启发,这种人造视网膜还是不太适合用于人体移植 。
文章图片
研究配图 - 7:神经元接口与输出响应
尽管有其生物学灵感,但这种人造视网膜不太可能像其他一些人一样用于人体移植 。好消息是,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相关技术至少可用于改善相机、或更加先进的机器人视觉系统 。
文章图片
(来自: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
通讯作者 Khaled Nabil Salama 表示,其在该研究领域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高效的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以及为计算机视觉应用打造更高效的摄像头系统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 科学探索|MIT团队找到改善工业沸水工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