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发表403个新种是搞笑?
著名分类学杂志Zookeys在本周发表了一篇名为《极简主义者的分类学修订及403个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茧蜂科新种》的文章 。这篇文章光看标题就很吓人,一些分类学者究其一生都没有完成过的数量,居然一篇文章就搞定?点开文章明白了作者们为啥在标题里加了“极简主义”这个奇怪的词之后,可能更让很多分类学者目瞪口呆。这403个新物种,没有完整的形态描述,大多数只附了一张照片和一串DNA序列,审稿人和杂志主编是脑子进水了么?
文章插图
原文截图,最上边那一串ATGC就是DNA序列
为了理解为什么分类学者会目瞪口呆,我们得简单复习一下分类学,分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物种分门别类的学科,默认是指现代分类学,以林奈建立的物种双命名法为基础并不断完善,几乎每个被命名的物种都有一个统一的拉丁语化的学名。学名由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命名年四部分组成。统一的学名让不同地区的学者不会因为语言的不同产生鸡同鸭讲的效果。但因为理论上人人可以发表新物种,很多物种会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发表。而根据命名法规简单理解(完整版的法规三天两夜也说不完),只有最先发表的名称才是这个物种的唯一学名,而其它的被称为异名或无效名。分类学家除了描述新物种,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比和整理历史遗留的异名问题(分类学版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整理异名最重要的手段便是对比模式标本或查模式标本的描述(发表学名和新物种时描述依照的原始标本就是模式标本)。如果两个不同学名下的模式标本得出了相同鉴定结果,那这两个“物种”其实是同一个,晚发表的学名就是异名。
命名法规条条框框可多了,而且学名的每个部分都可考,图里的例子是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H.Wang, 的标准学名写法应该是 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区别就在于H.Wang 是人名的缩写,但Wang Hsie不是人(没有骂人),而是好几个人,是“望天树协作组的简称”,而广西亚种的“Lin Chi”是“擎天树协作组”的简称。
套进了分类学的思维再来看这篇文章,你可能会产生同样的疑惑。这种一下子发表这么多新种,又没有对应的描述和图片会不会太草率,将来出了偏差,该给后世分类学造成多大的困扰,能付得起责任么?但我觉得很多人更介意的是新种的描述只用了DNA条形码而对形态描述一笔带过。所谓的DNA条形码是生物体内一段DNA比较短的序列,这段序列在物种内比较稳定,而物种间区别较大,通过对比这些序列能够确定物种的同异。对于昆虫来说,物种分辨率最高、最常用的DNA条形码是位于线粒体上的一段基因COI。这种以简便、上手零基础为卖点的技术手段因为种种漏洞往往为形态分类学者诟病,原文章的开头里讨论了更多DNA条形码的缺点,我就先列几条我研究食虫-寄生蜂关系时亲身体会到的:
1)首先是无法及时纠错,DNA测序一般先要从昆虫身上掰条胳膊扯根腿,之后所有的步骤都抽离标本,只通过标本的标签联系起来,假设出现了标签和样品混淆或者样品污染,你可以把蝗虫测成猫,而最后得到的DNA序列也只是一段ATGC的字母,是无法像形态鉴定一样通过肉眼直接看出端倪的。而不管如何小心,样品污染太普遍了,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细菌,最常见的便是Wolbachia沃尔巴克氏体。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测到的是昆虫的DNA,实际上是这些细菌,而这些错误只有在把序列输入到条形码网站(Barcode of life database: BOLD)上查询时才会发现。
- 每日一笑,逛街也摆烂
- 每日一笑,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
-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爸妈夹缝中生存60天,看这一篇就够!
- 每日一笑,这就是溢出来的爱
- 每日一笑,来找小狗买菜吧
- 每日一笑,撒娇狗狗最好命
- 母与子国画技法
- 每日一笑,这到底是猫还是狗
- 每日一笑,今天不撸猫,我们撸猪~
- 七十年代样板戏,你还记得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