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指什么


【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指什么】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 。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即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公司只经营证券业务,保险公司只经营保险业务 。至于何种方式可以称为综合经营,目前则引起较大的争议 。
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业综合经营制度变迁中的共性特征1、 综合经营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 , 在此过程中允许结合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区域越来越大、方式也越来越多,即由禁止金融机构的结合、人员的结合、资金的结合到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在效率、监管成本和内部协调成本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
2、 金融监管政策总是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是一种被动式的迎合 。金融业综合经营一般是通过业务经营形式的融合与相对应的组织体制创新,在法律界定的空白点上进行突破,如美国金融服务法出台之前很多条款已经被突破 。其后,再从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事实利益为依据来推动立法的变革 。
在目前已经允许综合经营的国家和地区中,除日本等少数金融体系外,一般都经历了一个对法律与政策逐步突破的渐进过程 , 但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的正式确立,法律是最后一道屏障 。3、 由于各国分业的起点和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同 , 在不同的金融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甚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
如在台湾银行内部可以设立信托部经营证券承销业务 , 银行与证券并未"完全分离",这与美国早年的证券与银行业完全分离并不相同,又与德国银行的一体化也不相同 。4、 实现综合经营的形式多样化 。综合经营不等同于某一种形式 , 实现综合经营的方式不只是一种,在实行金融控股公司制的美、日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允许资本或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综合经营采取母子公司制 。
总之,综合经营只是一个程度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深度和广度可能会不同 。实践中,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模式的选择按其主体不同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选择,关键是看哪种模式能为其带来更大利益或更有利于同行竞争;二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强制性要求 , 其目的是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之间求得平衡 , 金融政策的开放将给金融业界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
实质上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只间很难找到一个分水岭,因为金融制度中各种业务的分离或结合方式呈多样性,且不同制度对特定的结合方式规定具有差异 。所以,我们只需判断某金融制度是否更趋向综合经营或者相反,而不需要判断参照物和被参照物孰是综合经营孰是分业经营 。
金融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发展必须与服务对象需求相适应,同样我们的金融政策也必须与金融业的发展相适应,并不是我们人为随意决定的 。
从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来看 , 国务院批准的金融控股集团有中信一家,其他准金融控股公司从其组织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纯控股类型的金融机构,以不久前成立的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为代表;第二类是金融企业控股其他金融机构而形成的控股公司,以平安保险集团为代表;第三类为实业母公司控制金融机构而形成,包括以招商局集团、华能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控股集团以及东方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民营性质的控股集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