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时间关系 太阳和阳明有什么关系

中国有太阳女神,这位太阳女神名叫羲和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
【太阳和时间关系 太阳和阳明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 。“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 。《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 。”(弭:平息;崦嵫:yān zī 牞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 。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 。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
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中国太阳神祭坛遗址公园)内的天台山上 。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观测天文的石质日晷、祭祀台、石椅、石磨、积石冢等遗存,出土过石斧、石锛、石铲、石箭头等器物 。
据《山海经》、《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在天台山观天象 。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于羲和部落遗址的考证如下: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研究专家,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此经甘渊,实即《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 。
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 。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是无疑的 。
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图3)为证 。《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 。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 。《汉书·地理志》载“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之后” 。少昊崇鸟,颜师三注《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 。日照在汉代称为海曲 。海曲的东夷人之所以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尧王城遗址)、两城(两城遗址)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
日照地区是赢姓莒国的先祖少昊、伯益的领地 。而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因此日照地区属于羲和之国的一部分 。
日照乃嵎夷所在地
据《尚书·尧典》记载,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 。”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 。《尚书·禹贡》曰: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
《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 。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 。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 。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 。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图4 禹贡九州山川图),地区应属于青州 。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 。
古代嵎夷也称隅夷或郁夷 。根据清道光年间许乔林所编《海州文献录》中有关王良士对汤谷的考察和注解也说明日照地区属隅夷:“吾尝航海,自碣石登莱,穷沙门数十岛,登成山芝罘,憩息琅琊,尊海而南,求所谓隅夷旸谷者不可得 。案:迁史《始皇本记》:调立石朐界,为秦东门云 。朐界者,今海州镇山古朐县也 。秦统一天下,以朐山为东门,则有虞氏幅员最广,宜以此山为有虞东界 。雨云山在海中,周二百里,为隅夷无疑 。东磊面东为谷,四时旭日所照,奇峰怪壑,异草仙花,必羲和所居之汤谷也” 。尽管许乔林对汤谷地望的结论显得武断,但连云港地区为隅夷的说法是正确的 。《山海经 。海内经》中记载:“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何光岳先生在《东夷源流史》中也认为郁州(江苏连云港附近云台山,古称郁州)大部分为郁夷人所居 。这就是说,隅夷的分布北起琅琊,南至江苏连云港,这不但与禹贡九州图相符,也得到藤花落地下考古(龙山文化遗址)的佐证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 。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 。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 。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 。“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 。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 。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 。而地下考古尧王城类型的地域恰恰就是嵎夷的分布范围 。
此外,史料记载日照在商周时均属青州 。根据《禹贡》成书时的地理知识或九州的概念,其时胶莱平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山东丘陵为海岛,日照地区当时位于华夏的最东端,正是太阳从大海中升起,“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 。太阳崇拜在这里产生自有地理上的道理 。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
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 。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 。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 。陈家梦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卜辞中的“东母”指太阳 。丁山先生认为“东母”是日神的别名,当为生十日的羲和,亦即太阳神 。“夏于东母”即以火祭日 。日照地区的太阳神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 。


太阳和时间关系 太阳和阳明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太阳和时间关系 太阳和阳明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我们熟悉的关于羲和的故事有 :羲和伴日、羲和御日,那么羲和喝太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首先,羲和是太阳的母亲 。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羲和演变成了御日的神 。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羲氏、和氏氏两个部落名 。
《前汉纪.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八》:“丞相又奏言古有羲和之官 。以承四时之节 。以敬授民事 。”羲和又发展为一种官职 。
《大暑赋》:“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按辔,南雀舞衡 。”羲和又发展为时历神 。
再到后来,又在诗歌体系中滋生出了“羲和鞭日”、“羲和敲日”、“羲和练日”、“羲和倚日”等等意向 。文人墨客的个人意志改变了羲和的原貌 。羲和神话与羲和意向的关联性,使它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从此,羲和开始由神话的荒原向诗歌的百草园过渡,羲和意向开始走向全新境界 。
所以,它的演变过程就是:日母——日御——部落——历官——时历神 。
太阳和时间关系 太阳和阳明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