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介绍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介绍

文章插图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 。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
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介绍】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 。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 。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 。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 。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 。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 。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 。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 。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 。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 。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 。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 。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 。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 。”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 。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 。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 。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 。”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 。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 。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 。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 。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 。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 。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 。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 。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 。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 。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 。雷义坚辞不受 。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 。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 。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 。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 。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 。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 。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 。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 。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