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莱菔子的作用及命名由来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花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 。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 。一开始像是伤寒,后来渐渐地神志昏迷,卧床不起 。其父请来一位医生,诊视之后,认为是纯虚之证,只有大补一法,每日用人参三钱 。
谁知愈补痰火愈结,最后竟身强如尸,皮下还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个痰核 。家里人都以为他不行了,已开始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 。
这时,有一位邻居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今名医,住处离这儿也不算远,何不请他来看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其父一听,心想也对,反正死马当着活马治,于是立即派人去请 。
叶天士诊视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那些围在四周的亲属都吃了一惊,顿时止住哭声,朝他观望 。
叶天士说道:“你们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都以为病人无救了是不是?你们拿来大板,重打他几十下,他都死不了 。”
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大不以为然,当即对他说:“我这个儿子自得病后,光吃人参就花了一千两银子 。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两银子作谢酬 。”
叶天士摇摇头,说道:“这样一大笔银子,能让别人动心,对我却动不了心 。再说,我自从行医以来,还没有收受过这么丰厚的诊金,咱们还是先治病人要紧 。”说罢,便开了一张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类的普通药 。然后,又留下些自带的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
病人服药之后,三天就能讲话了,五天便坐了起来,一个月便行动自如了 。
其时,正值杨家花园里的牡丹花盛开,全家人会同亲友饮酒赏花,以庆贺公子病体的康复 。叶天士此时刚好出诊路过此处,顺便来看看杨公子病本恢复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谢之辞 。
叶天士杯酒下肚后,对其父说道:“令郎服了一千两银子的人参差点儿送了命,吃了我带的那种药末转危为安,少说也得把药的本钱还给我吧!”
其父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那天一时疏忽,未能付给药金,这当然是少不了的,还请先生说个数目 。”
叶天士回答道:“增病人参,价值千两,去病药末,自当倍之——不多不少,二千两银子!”
其父一听,顿时面露难色 。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
叶天士突然又放声大笑起来,说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实相告吧——那药末是我花八文钱买来的萝卜籽(中药名“莱菔子”)研成的 。”大家这才知道叶先生方才是故意开的玩笑,便也一齐大笑起来 。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因外患内忧,政务繁忙,劳累过度,以至卧床不起 。御医们可慌了手脚,急忙会诊研究,按照“北则补”的原则,在膳食中倍加营养滋补之品,反而觉得眩晕眼花,不思饮食,怒火一来就流鼻血 。
御医们吓得惶恐不安,苦无良方,有的虽已看出“富贵”的病因,但又不敢冒然越出皇宫“太平”方的范围,去冒风险,最后一致同意“出皇榜”, 有个江湖郎中见到告示后,便揭榜进宫 。在给西太后诊脉后,他不慌不忙地从药袋里取出三钱莱菔子,研成细末,再加入一点面粉,用茶水调和均匀,然后搓揉成三个丸子,让太后一日三次,每次1丸服下 。
西太后一丸下去,鼻血就止住了;二丸下去,眩晕也除了;三丸末了,太后诸恙已平,食欲顿开,西太后加倍赏赐了郎中 。郎中高兴地出了宫门,感慨之余,遂立传作诗曰:“莱菔虽小有奇功作用,一朝出马显神威,代参消滞通肠胃,太后御医赞美名 。”
【中药莱菔子的作用及命名由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