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贝类警惕中毒 如何健康吃贝类

夏季来临 , 气温升高 , 大量贝类海鲜上市 , 也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 。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 , 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 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 , 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 , 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 , 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夏季吃贝类警惕中毒 如何健康吃贝类】

夏季吃贝类警惕中毒 如何健康吃贝类

文章插图
目前 , 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特效解毒剂 。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 , 通常在内脏中的含量较高 , 常规的烹调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
如何健康吃贝类
要想尽量避开贝类的安全隐患 , 放心享受美味 , 就必须从清洗、烹饪等几个方面入手 。
第一 , 不吃内脏 。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积聚在贝类生物的内脏团中 , 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 。因此 , 只能吃贝类的肌肉部分 。“看颜色”是较简单的判断方法 。打开壳后 , 略微发黑的肉块多是内脏团 。有些贝类内部有一根黑色的沙线 , 也不能吃 。
第二 , 挑外壳平滑的 。相对于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蚝、扇贝等 , 蛏子、贻贝等外表干净、平滑 , 附着脏东西少 , 相应污染也少 。
夏季吃贝类警惕中毒 如何健康吃贝类

文章插图
第三 , 盐水浸泡 , 充分加热 。烹饪前 , 先要把贝类放入食盐水中“养”一段时间 , 这样能帮助贝类排出各种毒素和沙子 , 然后 , 用小刷子仔细清洁贝壳的表面 。烹饪手法首选蒸、煮等 , 能彻底加热、杀死细菌 。烧烤的方法易造成受热不均 , 外熟里生 , 建议少用 。
第四 , 不购买不食用来自赤潮区的贝类海鲜 。赤潮区的贝类海鲜含有藻类毒素的几率高 , 容易引起贝类中毒 。
提醒:误食会导致中毒的海产品
1、铜铸蟹
 
铜铸蟹 , 又称铜铸熟若蟹 。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 , 背部隆起分区明显 , 表面光滑 。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 , 其间有白色 , 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 , 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 , 甲长约5厘米 , 甲宽约10厘米 。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 , 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 , 步态不稳等症状 。
夏季吃贝类警惕中毒 如何健康吃贝类

文章插图
2、河豚鱼
河豚鱼 , 又称“河鲀鱼”“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 , 大部分生活在海中 , 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 。一般体长在10~30厘米左右 , 大的可达63厘米以上 。全体椭圆形 , 前部钝圆 , 尾部渐细 。吻短 , 圆钝;口小 , 端位 , 横裂 。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引起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鲀毒素 , 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 ,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潜伏期为0.5~3小时 。
3、织纹螺
织纹螺 , 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 ,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 。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 , 细长 , 长度约为1~2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 , 约指甲盖大小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 , 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 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 , 最长为4个小时 。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 ,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