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叶

三张叶《中药大辞典》: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
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 , 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 , 跌打鼠(《文山中草药》) 。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排草的全株 。全年可采 。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高50~80厘米 。根圆柱形 , 内质 , 表面赤褐色 。茎光滑 , 表面灰绿色 , 有细纵纹 。叶三出 , 顶部轮生 , 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 长8~18厘米 , 宽2~9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楔形 , 全缘或呈微波状;叶柄长约5毫米 , 上面有纵沟 。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花黄色 , 径约1厘米;萼5裂 , 裂片披针形;花冠5裂 , 裂片长约6毫米;雄蕊6 , 花丝甚短 , 花药基部着生 , 箭形;雌蕊1 , 花柱线形 , 柱头头状或平截 , 先端有棕色斑点 , 子房上位 。果实球形 , 径约4毫米 , 基部有宿萼 。种子细小 , 棕红色 。花期5~6月 。
本植物的根(土远志)亦供药用 , 另详专条 。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 。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
性味《云南中草药》:"辛苦 , 温 。"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疏风通络 , 平肝 。"
②《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 , 舒筋活血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1~3钱(鲜者0.5~1两) 。
复方①治风湿腰痛:三张叶全株一至二两 , 泡酒一斤;三日后 , 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 每次5~10毫升 。
②治高血压头昏:鲜三张叶全株五钱至一两 , 煎水频饮 。
③治黄疸型肝炎:三张叶全株五钱至一两 , 红糖为引 , 水煎服 。(选方出《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
别名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跌打鼠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香草的全草或根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et Herba Lysimachiae Insigni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洗净 , 切段 , 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全株平滑无毛 。根圆柱形 , 肉质 , 表面赤褐色 。茎直立 , 高50-80cm , 表面灰绿色 , 有细纵纹 。叶通常3枚轮生茎端 , 叶柄短 , 长约5mm , 上面有细纵纹;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 长8-20cm , 宽5-13cm , 先端渐尖 , 基部楔形 , 全缘或微呈波状 , 两面叶脉明显 。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 , 长6-9cm , 多数 , 每一花序通常具3-10花 , 花梗长6-10mm;苞片条状钻形 , 长约3mm;花萼5-6裂 , 裂片卵形 , 长约2mm , 两面均有无柄腺体 , 内面尤密;花冠白色或黄色 , 径约1cm , 5深裂至基部 , 近分离 , 裂片狭长圆形 , 长约6mm;雄蕊5 , 花丝极短 , 花药长约4mm , 顶孔开裂;雌蕊1 , 子房上位 , 1室 , 花柱线形 , 柱头头状或平截 , 先端有棕色斑点 。蒴果球形 , 白色 , 直径约5mm 。种子细小 , 棕红色 。花期5-6月 。
【三张叶】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 , 常弯曲 , 长5-15cm或更长 , 直径2-5mm 。表面较平滑 , 淡红褐色 , 有众多棕红色小斑点 , 并有稀疏的细根痕 。质脆 , 易折断 , 断时有粉尘 。断面皮部较木部厚 , 类白色 , 易与木部分离;木部淡黄色 。气无 , 味微辣 。
性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活血 。主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6-9g;鲜品15~30g;或泡酒 。
外用:适量 , 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酒调敷 。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疏风通络 , 平肝 。2.《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 , 舒筋活血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