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时代背景有哪些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那么网友们知道建安七子时代背景有哪些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建安七子时代背景有哪些

文章插图
1、建安七子生活在东汉末年 。在儒家经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两汉时代,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多是“依经立义”以教化为中心,重在对文学与政治、伦理及现实的关系等外部规律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文学的艺术特质及内部创作规律的研究 。
2、不过,儒家思想本不废文学,且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儒学在争夺正统的斗争中也表现出某些进步因素,故儒学在汉代较为自由发展时就也提出了一些对文学的看法,接触到文学的特质问题 。
3、这里所说的“文学精神的复苏”,就是指文人学者们对文学自身价值和特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开始自觉以文学创作抒情言志、表达一己情怀或以之作为精神自娱手段的状况 。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斯七子者 。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斩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 。
5、“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 。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王粲的作品最能表现哀思,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 。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 。王粲《七哀诗》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 。
6、七人当中,除被曹操处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 。
【建安七子时代背景有哪些】以上就是对于建安七子时代背景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