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大比是指什么
【明清科举大比是指什么】明清科举大比是指乡试,大比也叫做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
乡试中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 。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
推荐阅读
- 明清科举考试大比是什么
- 梦见发誓证明清白是什么意思 梦见发誓证明清白解释
- 古代学生的等级如何排布的
- 台球杆的皮头用多大比较合适呢
- 古代科举考试是多长一次
- 古代科举每年的人数有多少
- 古代科举乡试在哪里举行
-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叫什么
- 清朝同知是什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