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三国时期,孙权同样多次北伐中原,为何没有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
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 。其中,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斩杀了曹魏将领王双,第三次北伐时夺取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 。至于第四次和第五次,则是迫使司马懿只能坚守不出 。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的孙权也曾多次进攻曹魏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孙权同样多次北伐中原,为何没有效果呢?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文章插图

首先,孙权北伐始于公元208年,结束于公元241年,大概有十次左右 。其中,孙权分别在公元208年、公元215年,公元230年、公元233年、公元234年率军进攻合肥,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 。特别是在公元215年,孙权率领10万大军,结果被只有800壮士的张辽击溃,这也可以说是东吴北伐最惨重的失利 。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蜀汉北伐,东吴北伐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就第一点来说,则是东吴的部队是以部曲制为主的 。东汉末年,受到黄巾之乱等战乱的影响,很多世家大族都会自己招募士兵,这慢慢发展成为了部曲,也即这些部曲名义上听从于孙权,实际上却是各个世家大族指挥的 。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文章插图
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的大权长期被吴郡四大家族把持,这四大家族分别为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吴郡顾氏 。从这一角度来看,东吴大军对外扩张的动机不是非常强烈,而守卫疆域的意图则是比较坚定 。所以,在公元215年进攻合肥的时候,孙权虽然坐拥10万大军,却因为部曲之间各自为战,所以被张辽冲散 。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东吴的步兵和骑兵都不够精锐 。公元208年,孙权和曹操爆发了赤壁之战 。此战,孙权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和东吴精锐的水师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为要防御绵延的长江流域,这促使东吴将水师作为自己的重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的步兵和骑兵则不是优先发展的对象 。
因此,在公元219年进攻荆州的时候,吕蒙必须采取偷袭的策略,如果是正面进攻荆州,显然不能在关羽回防前就夺取江陵等城池 。在此之后,孙权率军攻打合肥等城池的时候,也是占据兵力的优势下难以取胜,这无疑暴露了吴军的短板 。而就曹魏来说,因为长期在平原等地区作战,步兵和骑兵都非常优秀,往往可以在对阵东吴的时候以少胜多 。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曹魏的整体实力保持领先,而且将重心放在了防御东吴的进攻上 。对于曹魏来说,雍凉都督的设立,是为了防御蜀汉 。与此相对应的是,荆州都督和扬州都督,或者是征南将军和征东将军,都是为了应对东吴的 。
在此基础上,孙权进攻襄阳等地的话,将会直面曹魏的征南将军,而进攻合肥等地的话,则要和曹魏的征东将军展开直接的较量 。在荆州北部和扬州北部,曹魏驻扎了数十万大军,云集了众多名将 。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文章插图
所以,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镇守扬州寿春的武将多次发动叛乱,让司马懿父子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在淮南三叛时,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造反的时候,就发动20万大军 。而在没有内乱的时候,这些将士都是在防御东吴的 。综上所述,孙权北伐虽然次数众多,却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