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现在的医院越来越多,有的可能是为您治病的,有的可能是让您填钱的 。旺旺都是西医比较多,但是现在中医这一块也越来越流行了 。尤其是针灸疗法,针灸的这一套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又是什么呢?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理论,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 。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各种学术思想的进步,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促进了针灸学从实践经验向理论高度的深化 。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竹针发展到了金属针,从而扩大了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 。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针灸 。先秦名医扁鹊(秦越人)在给虢太子治尸厥时,让其弟子子阳取外三阳五会而使太子复苏,又令弟子子豹药熨两胁下,而太子坐起…… 。证明在先秦时期针砭、火灸、药熨等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它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 。根据其足臂、阴阳的命名特点,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
《内经》的问世,是先秦至西汉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书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它在汇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精神、气血、津液等为基本理论,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技术,用无神论观点、整体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与自然界相应的观点,论述了*的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病治病原则,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理论,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 。
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历隋唐至五代,前后七百余年 。针灸学理论与技术随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有新的提高,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推动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
宋金元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文献的积累,加快了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进程 。著名针灸家王惟一,在北宋政府支持下,重新考订厘正了354个腧穴的位置及所属经脉,增补了腧穴的主治病证,于公元1026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雕印刻碑,由政府颁行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实施,祖国医学获得了新生,带来了针灸事业的复兴与繁荣 。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设置了针灸专业和专科,并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使针灸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
针灸现在乃是我国的精髓,在治疗疾病的领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以上就是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